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 关怀版 | 简体| 繁体

宝坻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3-01-20 10:30

区六届人大

三次会议文件

(10)

关于宝坻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天津市宝坻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宝坻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支出保障有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财政改革有序推进,风险防范安全有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下降5.5%。剔除留抵退税因素,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增值税46119万元,下降27.6%;所得税35853万元,增长6.2%;其他税收74379万元,下降40.2%;行政性收费、罚没等非税收入143649万元,增长50.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6.4%,下降43.7%。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7万元,下降99.9%;公共安全支出30900万元,下降39.2%;教育支出220000万元,下降7%;科学技术支出455万元,下降94.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29万元,下降9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289万元,下降47.4%;卫生健康支出53912万元,下降35.5%;节能环保支出1310万元,下降83.2%;城乡社区支出3937万元,下降83.1%;农林水支出94245万元,下降21.3%;交通运输支出8404万元,下降52.8%;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817万元,下降9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万元,下降95.4%;住房保障支出1033万元,下降91.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3万元,下降98.6%;其他支出700万元,增长74.5%;债务付息支出13965万元,增长2%;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2万元,下降34.9%。

一般公共预算财力982760万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000万元,上划中央税收返还等收入3502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393644万元,新增一般债券转贷收入48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47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5412万元,调入资金15915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0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24730万元,上解支出368030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一般公共预算结余80000万元,为项目结转资金和街镇结余。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0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下降57.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9954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7.4%,增长3.7%。

政府性基金财力1578278万元,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000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945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7948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000万元,调入资金656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438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99544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30000万元,调出资金85473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专项结转76326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下降1.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下降86.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力1481万元,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39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6万元,上年结余2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2万元,调出资金1439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由于年度执行尚未结束,市区两级财政未进行资金结算,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

4、地方政府债务

(1)政府债务限额情况。市财政核定我区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6878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20200万元,专项债务3267600万元。截至2022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65817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17820万元,专项债务3240350万元,严格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2)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2022年,我区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54330万元,包括新增债券799600万元,再融资债券54730万元。当年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息158350万元,其中偿还本金54730万元,支付利息103620万元。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全面贯彻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加强资源统筹利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深化财税改革,兜牢“三保”底线,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有力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全力以赴、协同联动,经济发展动力稳步推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及时高效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助成长”,全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以财政短期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长期效应的“加法”和市场主体活力的“乘法”,全年累计办理退税12亿元,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深度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升载体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积极培育财源税源。抽调精锐力量组建税源建设工作专班,加强重点税源企业调研服务力度,深度挖掘税收潜力,扩大税源增量,压实税源存量。推进制造业立区深入发展,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地方财源,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强化精准招商,完善招商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筑高质量承接平台,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发展。

强化收入征管。财税部门在坚决贯彻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加大欠税清缴工作力度,强化薄弱环节管控,严防“跑冒滴漏”,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抓好重点税源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税源管控,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加快盘活处置低效闲置资产,多渠道挖潜增收,保持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2、统筹规划、精准施策,民生保障能力切实加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年投入资金22亿元,用于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乡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为优化教育布局、落实各项政策提供了财力支持。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农村电影放映9012场,为751个农家书屋购置图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投入资金8708万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对天宝新苑小区进行楼顶防水、外墙粉刷、路面硬化等,改造面积19.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00余户。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投入资金4.3亿元,保障居民老有所养。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助残惠残政策,投入资金3亿元,为4.2万名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及各类救助资金。着力保障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投入资金3090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人员就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安排资金2亿元兑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农机具购置等多项惠农政策,切实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支持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应急度汛、水库移民扶持、河湖水质监测、农业水价改革、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农村厕所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资金4959万元支持尔王庄镇、大钟庄镇等13个街镇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面积10.8万亩,显著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全年投入1.2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排资金3.6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制度,支持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及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医疗补助工作,保障居民病有所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亿元,用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筑牢公共卫生体系。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治理、水质改善应急治理和有害生物防治,保障我区生态安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资金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减污降碳和总量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宝坻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3、深化改革、强化监管,财政管理改革持续增效。

持续推进财政改革。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严格控制新增支出,精准保障重点刚性支出,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始终坚持将兜牢“三保”底线作为财政工作的硬任务,严格“三保”资金专户管理,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全力做好中央直达资金分配管理工作,全年累计收到中央直达资金10.6亿元,各部门累计支出8.6亿元,支出进度81.3%,主要用于增值税留抵退税、农业生产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支出。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预算编制及执行均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确保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整改,确保了预决算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会同纪检委、审计局对全区59个部门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领域专项整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规范化管理。开展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专项检查,印发《宝坻区深入开展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坚决杜绝违规兴建楼堂馆所,扎紧扎密财经制度纪律篱笆。加强闲置资产盘活,印发《宝坻区闲置资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宝坻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严格执行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制度,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完成基建评审项目221项,核减预算6.8亿元,核减率23.4%,完成采购项目1487个,节约资金2027万元,节约率2.7%。

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优化绩效目标设置,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结果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全年审核绩效目标1800 余个,对71个预算单位的535个项目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对8个重点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完成了66个区直部门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

4、严密部署、强化监管,债务风险底线牢牢守住。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依托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将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资金需求申报、债券发行使用以及建设运营等阶段,全部纳入系统实施穿透式管理。实行债券资金支出周通报制度,进一步督促各单位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政府债券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确保偿债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债券到期一次性偿还负担过重,出台了《宝坻区行政事业单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我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专项债券偿还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全力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多措并举统筹资源、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坚决有力防范风险,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产业支撑作用不强,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新增可用财力有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依然存在,风险化解需持续推进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谋划好2023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区人大有关决议,坚决履行好财政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责使命,紧盯工作重心和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务实笃行,为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保驾护航。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决策部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完善有保有压、精准发力的预算分配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严控预算调剂追加,切实硬化预算约束;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结果反馈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保障民生支出,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收入预算315000万元,比2022年预计完成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215000万元,增长37.5%。具体安排情况:增值税56000万元,增长21.4%;所得税35000万元,下降2.4%;其他税收124000万元,增长66.7%;行政性收费、罚没等非税收入100000万元,下降30.4%。

一般公共支出预算1100734万元,比2022年预计完成增长115.8%。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8821万元;国防支出6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0146万元;教育支出21947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466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92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44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0256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45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4571万元;农林水支出14751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46813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8878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44万元;金融支出202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2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561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09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20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281万元;预备费15000万元;其他支出59749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5100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00万元。

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000万元,预计上划中央税收返还等收入3502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18297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4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0000万元,调入资金51414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力114113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0734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14000万元,上解支出26400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702200万元,比2022年预计完成增长368.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700000万元,同比增长376.5%。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118589万元,比2022年预计完成增长59.9%。

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22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42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63261万元,调入资金129864万元,财力合计183732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18589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242000万元,调出资金476736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1189万元,比2022年预计完成下降17.4%。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833万元,比2022年预计完成增长1883.3%。

预算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89万元,财力合计118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33万元,调出资金356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4、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限额在市财政下达后,依法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圆满完成2023年预算任务

(一)大力涵养财源税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继续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跟踪减税降费实施效果,确保政策红利落地。充分发挥税源建设工作专班作用,收集分析各部门涉税数据,实现颗粒归仓。强化收入监管,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领域的收入征管力度,持续培育优质可持续税源,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支持市场主体壮大,依托“一区四园一城”,加速工业经济动能积蓄,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进园区产业发展提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壮大市场主体规模,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力聚能。

(二)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秉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在发展中推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教育均等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和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措施,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建美丽宜居乡村。锚定“生态之区”目标不放松,聚焦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建共享美丽宝坻。

(三)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稳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坚持有保有压,先急后缓,注重精打细算,节用裕民,既充分保障必要的支出需求,又从严从紧把好支出关口,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依法按时公开预决算、“三公”经费信息,确保财政监督成效。盘活存量资金,清理各领域“沉睡”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库款资金科学合理调度。落实中央直达资金监管要求,常态化监督直达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全面落实人大决议,积极报告财政预算和财税政策落实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抓紧抓实审计问题整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重大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强化评价成果运用,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成本绩效分析,实现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全面提升资金绩效和政策效能。

(四)聚焦财政安全稳定,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狠抓项目谋划储备,严格落实《天津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组织谋划一批具备造血功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压实债券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加快项目建设,提升项目运营能力,严格落实专项债券既定偿债来源,规范政府专项债券偿还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坚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动摇,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汲取财政管理改革宝贵经验,深化财政工作规律认识,锚定新时代财政事业发展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进财政事业持续发展,为奋力谱写宝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名词解释:

    1、零基预算:指不考虑过去的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具体指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科学的现代预算编制方法。

    2、一般公共预算: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5、民生支出:指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传媒、农林水利、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支出,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

    6、三保: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7、预算绩效管理: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8、一般债券:指地方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事业发展举借的债务,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9、专项债券: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债务,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10、调入(调出)资金:指不同预算性质资金之间相互调入(调出)的资金。

    11、预算管理一体化:指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