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厕所革命”专班
拟定的宝坻区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
区“厕所革命”专班拟定的《宝坻区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已经区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19年10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宝坻区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2019—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天津市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与美丽村庄建设、全域清洁化、创建国家卫生镇、创城创卫工作、市政府民心工程紧密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厕所建设改造、粪污处理的相关标准,以提升农村厕所服务品质为手段,以方便农村居民如厕为目的,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镇街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厕所“脏乱差臭”等突出问题,有力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助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消除我区农村旱厕,实现全区卫生厕所全覆盖,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各成员部门分工协作,重点抓好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示范引导、检查验收、长效机制等工作,各镇街在组织实施中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农民居住现状和风俗习惯,把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
(二)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按照我区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特点和农民群众需求,坚持“无规不建”“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统筹衔接污水处理设施,整镇整村推动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协调推进农村公厕和旅游厕所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一体化推进。
(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镇街要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推进方式,选择适宜的改厕技术模式,不搞“一刀切”,杜绝“形象工程”。户厕地下部分:对纳入2019—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村庄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提级改造村庄的集中居留农户户厕地下部分建设按照整村推进、应纳尽纳的原则纳入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对2017—2018年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村庄,空置户、应接未接以及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需重新并入管网的农户户厕地下部分建设,按照整村推进、应纳尽纳的原则进行查漏补缺,纳入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对分散居留、因地势等原因无法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以及暂不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村庄的农户户厕地下部分建设采取三格化粪池式进行改造。户厕地上部分:对照《导则》要求,各镇街根据镇村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改造。公厕和旅游厕所:对农村公厕、旅游厕所根据实际需求,结合人口规模、商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等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一味追求面积大、功能全,新建公厕符合现代时尚、方便实用、节能环保的要求。对于群众急需的盲区,要因地制宜,应建则建。
(四)建管并重,提升服务。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按照属地管理负责的原则,落实农村厕所管理的主体责任。各镇街要制定相应的《厕所管理办法》,公厕日常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保持设施设备完好和洁净无味;户厕管理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做到有制度管护、有人员修理,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问题。
三、重点任务
对全区所有旱户厕、不能正常使用的卫生户厕和不符合《导则》要求的户厕,以及所有不达标的非卫生公厕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五保户户厕改造任务主要依托“市政府民心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未涵盖的列入2019—2020年户厕改造任务)。2019年要完成总任务量的40%(农村户厕共计44852座、农村公厕共计333座),2020年收尾完成剩余的60%(农村户厕共计67279座、农村公厕共计499座),其中我区每年完成任务数涵盖市级下达任务数。
(一)改造提升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共计112131座,其中,旱户厕40900座,不符合《导则》要求需提升改造的户厕71231座。整镇整村推进户厕改造,兼顾一般、突出重点,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创建国家卫生镇等为先导,树立一批农村改厕工作示范村、示范镇,加强引领示范作用。
2019年工作任务:改造提升44852座户厕,其中:旱户厕16360座,不符合《导则》要求需提升改造的户厕28492座;重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创建国家卫生镇的户厕改造任务。
2020年工作任务:改造提升67279座户厕,其中:旱户厕24540座,不符合《导则》要求需提升改造的42739座。
(二)改造提升农村公厕。改造提升832座农村不达标公厕。依据学校、医院、养老院、农贸市场、村庄人口分布、现有状况和公厕使用强度等,进一步合理规划公厕布局。改造后的农村公厕,以整洁、实用、节能环保和冬季能正常使用为原则,实行标准化建设。
2019年工作任务:对333座农村不达标公厕进行提升改造;重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公厕提升改造任务。
2020年工作任务:对499座不达标公厕进行提升改造。
(三)改造提升旅游公厕。有序推进提升旅游景点公厕建设,有条件的建设第三卫生间,设立母婴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个性化的“特色旅游公厕”;重点做好旅游公厕自查检查、长效管护等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编制改厕方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宝坻区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镇街、村为单位,进一步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本镇街农村厕所改造方案,凿实任务量,明确两年具体工作计划,建立改厕工作台账,制定规划建设标准,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完成既定任务。
(二)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及标准。户厕方面:加大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有效衔接,推行集中式“污水管网+泵站”收集处理模式。在城镇污水管道覆盖到的村、社区,实施完整下水道式户厕改造;农户分散居住地区、不具备纳入农村污水管网条件及暂不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村,建设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户厕。农村户厕全部达到水冲标准,达到无害化标准要求。卫生户厕必须入院,提倡入室。公厕方面,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天津市公共厕所规划设计导则》及相关标准要求,以三类公厕为主,其它类型为辅,公厕设计、建设要突出环境整洁、干净环保、方便舒适等实用功能,做到规范化管理维护,基本达到通风良好、功能完善、没有异味、干净整洁的要求。
(三)完善建设管护运行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方式,以几个村或镇为单位,建立专业的厕所管护机构,做到有标准执行、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形成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加强对改厕农户的教育培训,发放简单易懂的宣传册或“明白纸”,引导农户维护厕所环境,掌握冲水量控制、粪污清理、避免杂物入厕等厕所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农村公厕应做到专人管理,不断完善卫生保洁、维修维护等管理制度,卫生标准和扫保制度上墙公布,实行“所长制”,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农村旅游厕所应严格按照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相关标准要求,在达到公厕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推动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模式,拓展延伸厕所功能,开展第三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建设,提高女性厕位比例,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四)严把改造技术质量。鼓励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在厕所建设材料、无害化处理、除臭杀菌、智能管理、冬季防冻、粪污回收利用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按照厕所建设改造相关技术导则,针对不同地形地貌明确改造技术模式。针对冬季易冻、大部分村队不能实现24小时供水等问题,提倡采取安装防冻储水装置,地埋式的要合理确定化粪池和储水桶埋置深度,采取加装泡沫保温层、降低储水桶水量等方式予以解决;壁挂式的采取安装电加热等装置,外部加装泡沫保温层等方式予以解决。
(五)同步推进厕所粪污治理。各镇街要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对于不能接入管网的,要以镇为单位,定期统一组织收集处理,各镇街探索建立“农户+专业公司+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肥料生产企业)”等粪污处理模式,实现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利用,防止粪污随意倾倒、排放污染环境。
五、实施步骤
(一)部署培训阶段(2019年9月)
9月底前,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按照市、区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做好前期调研、培训等相关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完成时限明确。
(二)建设施工阶段(2019年10—11月、2020年3—6月)
展开全面施工,完成当年厕所提升改造任务目标。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在建设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强化工作督导,同时聘请第三方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管理;适时召开工作推动会,全力保质保量抓好工作落实。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7—12月)
2020年7月—8月进行查漏补缺。2019年12月和2020年9—12月,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厕所改造提升完成情况上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六、资金补助标准
根据《天津市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0年)》要求,农村户厕和公厕改造提升资金均以补助形式进行补贴,改造方式由镇街自行确定,补助发放采取“先建后补,先验先补”的方式,经村、镇、区、市四级验收合格并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后,将补助资金拨付至镇街,统筹使用。
(一)农村户厕改造提升
补助标准,按一宅一厕计算。户厕改造分为纳入农村污水管网和三格化粪池两类。
1.纳入农村户厕改造提升的,按照各镇街统计上报数据,每座补助1000元。
2.暂不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的厕所改造,需单独配置三格化粪池和便器等设备,按照街镇统计上报的数据,每座增加补助900元。
(二)农村公厕改造提升
补助标准,根据实际面积进行结算。每座按照2500元/平方米进行补助,其中,每座市级财政补助1250元/平方米,每座区级财政配套1250元/平方米,最高补助70平方米,不足部分由镇街自筹解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区委副书记李东升同志任组长,副区长陈秀华、王辉、王志林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生态环境局、区财政局、区畜牧水产中心、区种植业中心、区农机服务中心10个部门和相关镇街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乔俊臣和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喜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监督指导、考核检查“厕所革命”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各成员单位明确各自职责,加强统筹指挥,上下联动,有力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落实到位。各镇街也同时成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办公室,由主管副职任主任,抽调专人,统一管理,集中办公,推动镇街“厕所革命”工作落实。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部门、镇街要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研究制定本部门、本辖区工作方案及相关重要事项,分管领导要抓好具体工作。各镇街是实施主体,要统筹好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设项目,先地下,后地上,做好规划后全面实施。切实做好新建、改造和考核检查等工作,以及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区“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
区农业农村委负责美丽村庄示范村农村“厕所革命”的推动落实,同时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的督导、检查等工作。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中“厕所革命”的推动落实,继续做好津爱卫会发〔2017〕2号文件规定的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同时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的督导、检查等工作。
区水务局负责统筹做好2019—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同时与各镇街做好对接,对2017—2018年空置户应接未接户厕以及因人居环境整治拆除需重新并入管网的农户户厕地下部分进行接入工作,同时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的督导、检查等工作。
区城管委负责粪污终端处理,同时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督导、检查等工作。
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农村旅游厕所的规划布局、标准制定、考核检查,同时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的督导、检查等工作。
区生态环境局负责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排放达标的检测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统筹安排与拨付工作,同时做好资金绩效、监管等工作。
各镇街负责本镇街“厕所革命”的组织实施,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具体推动辖区内改厕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加强部门间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有效落实。
(三)强化工作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是中央乡村振兴、环保督查和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内容。由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办公室牵头,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文化和旅游局组建督查组,对各镇街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开展督导检查,重点督查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支持、改厕进度、建设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对工作进展较快,成效显著的进行通报表扬;对进展缓慢、问题突出、群众满意度低的进行通报批评,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工作仍然不落实的单位报请区领导同意后,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约谈问责。
(四)注重宣传动员。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宣传工作,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卫生城市创建、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加强文明如厕、卫生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宣传教育;鼓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改厕;发挥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发动群众,激发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和自身生活条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