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 关怀版 | 简体| 繁体

宝坻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天津市宝坻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4-01-22 13:25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突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全面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集中财力推动实施“十项工程”,全力支持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一)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26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7%,增长12.1%。其中:增值税71457万元,增长76.3%;所得税29597万元,下降21.1%;其他税收99595万元,增长27.7%;行政性收费、罚没等非税收入137613万元,下降5.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0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1.7%,增长149.6%。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921万元,增长172%;国防支出25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6782万元,增长53.8%;教育支出242115万元,增长1.8%;科学技术支出9455万元,增长1541.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9750万元,增长22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0199万元,增长6206.3%;卫生健康支出99770万元,增长1026.6%;节能环保支出11176万元,增长566.4%;城乡社区支出57314万元,增长777.6%;农林水支出107317万元,增长76.6%;交通运输支出45058万元,增长468.8%;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51143万元,增长9513.3%;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434万元,增长4768%;金融支出235万元,增长139.8%;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113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6534万元,增长143.2%;住房保障支出2552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714万元,增长4542.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255万元,增长379.9%;其他支出887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3900万元,下降0.5%;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62万元,增长636.4%。

一般公共预算财力1334028万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262万元,中央税收返还收入3502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349142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1081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95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7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8254万元,调入资金31837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00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95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62万元,上解支出26766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一般公共预算结转100000万元,主要为上级转移支付和一般债券结转。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873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9%,下降9.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727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76.9%,增长193.6%。

政府性基金财力3068800万元,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873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13113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7760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242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28733万元,调入资金18022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72766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242000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结转654034万元,主要为专项债券结转。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增长11.8%。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0,下降10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力1631万元,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09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2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0,调出资金1609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专项结转22万元。

由于年度执行尚未结束,市区两级财政未进行资金结算,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

4、财政专户情况

区级财政专户收入1640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3%,主要为粮食风险基金。加上上年结余13771万元,区级财政专户总收入30178万元。专户支出182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收入与支出相抵,专户结余11967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

(1)政府债务限额情况。市财政核定我区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6278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609300万元,专项债券5018500万元。截至2023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62327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606920万元,专项债券5016350万元,严格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2)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2023年,我区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221100万元,包括新增债券1965100万元,再融资债券256000万元。当年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息375058万元,其中偿还本金256000万元,支付利息119058万元。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全面贯彻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的要求,聚焦聚力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守牢财政金融风险底线,有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统筹协调、稳中求进,推进经济发展稳进增效。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全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收官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落实事项清单制管理,打造公平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全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营商“软环境”,深入企业问诊把脉,用心用情助企纾困,不断激发企业发展力和城市吸引力,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积极培育财源税源。税源建设工作专班充分利用税源建设应用平台,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诉求,务实高效服务企业发展,专业精准巩固税源基础。抢抓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以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引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激发区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涵养培植壮大财源税源。用好全区招商资源整合联动机制,持续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加强整体联动、相互支持,推动更多引领性强的项目落地,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收入征管。财税部门紧盯年度收入目标不放松,聚焦收入趋势分析,加强各部门联动协作,凝聚收入征管合力,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监管,切实提高税收征管的水平和效率。深入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努力让“休眠资源”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强心剂”,全力促进财政收入增加。强化土地出让整体规划,加快成熟地块出让,提升土地出让质效,协调推进土地出让收入及时入库。

2、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绘就幸福宝坻民生底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促发展和保民生,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2023年民生支出7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7%。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年投入资金24.2亿元,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促进公共文体服务提质增效。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投入资金2905万元用于新建、改建租赁住房1254套。推进公交事业发展,投入资金3777万元扶持城乡客运惠民工程,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投入资金4.3亿元,保障居民老有所养。投入资金3.8亿元落实社会救助、残疾人事业保障等政策,持续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就业服务,投入资金2750万元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和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困难失业人员生活补助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补贴等,切实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投入资金5685万元,保障集中供热补贴及时拨付到位,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投入资金2153万元改造华兴公寓,改造面积1.98万平方米,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民居住环境。

乡村振兴有效实施。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投入资金3亿元兑现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农机具购置等政策,推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农机装备提升。投入资金3100万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3万亩。加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改造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厕所革命”、人居环境示范村等项目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果,投入1113万元,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有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资金3.7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持保障重点人群如优抚对象及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保障居民病有所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投入资金1.4亿元,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我区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慎终如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资金支持空气污染治理、水质改善应急治理和水土保持治理,推动环境保护、造林绿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区”。

3、强化监督、提升效能,财政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持续推进财政改革。建立健全过“紧日子”常态化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实施零基预算,精打细算、讲求绩效,打紧“铁算盘”,过好“紧日子”。积极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部门预算支出标准,推动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不断走向深入。制定街镇、开发区财政体制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加合理、收入划分更为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的财政体制。加强直达资金管理,做好资金专项调拨、核算对账、资金预警提醒等工作,全年累计拨付10亿元,支出进度74.6%。扎实推进财政一体化建设,对标对表落实改革任务,以一体化系统为抓手,着力打造“数字财政”,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扎实推进财会监督。组织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和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组建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分工,聚焦8个领域内容,开展部门自查自纠、区级复查和“回头看”工作,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确保财会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依法依规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和代理记账机构专项整治,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会计服务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开展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教育、农业四个领域,紧盯民生资金分配使用关键环节,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落实。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稳步开展暂付款清理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杜绝新增暂付款项,逐步消化暂付款存量,全年清理暂付款17.5亿元。不断健全完善预决算公开制度,明确公开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全区65个区直单位、287个二级部门和24个街镇主动公开预决算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部门预决算公开信息质量稳步提升。严格执行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制度,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完成基建评审项目241项,核减预算4.2亿元,核减率18.8%,完成采购项目1142项,节约资金1210万元,节约率2%。

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坚持把绩效管理作为财政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压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推动各预算部门切实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开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专题培训,着力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中期运行监控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着力提升预算执行质效。全年审核绩效目标1616项,实施项目绩效监控1179项,对80个预算单位的1200余个项目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对8个重点项目和2个预算部门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扩展整体绩效目标和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广度,形成区直部门和街镇全覆盖。

4、坚守底线、规范运行,筑牢财政安全坚实屏障。

兜牢“三保”底线。遵循“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将“三保”支出足额列入年度预算,并予以优先充分保障。全面实施“三保”资金专户管理,加强风险研判和预防,统筹各类资金保障“三保”资金足额拨付,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全年“三保”运行平稳。

守牢债务和金融风险底线。充分发挥财经工作专班作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统筹推进债务风险化解、国企融资等各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全年争取一般债券18.9亿元,专项债券177.6亿元。落实全口径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机制,坚决遏制政府债务增量,逐步化解存量债务,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筑牢财政安全坚实屏障。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年是全区财政经济形势极不平凡的一年,财政收支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巨大,全区经济发展基础尚不牢固,政策性、不可抗力等减收压力依然存在。在重重压力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保持全区财政的平稳运行,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和区政协依法监督的成果,更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虽有所增长,但收入总体规模较小,产业支撑作用不强;“三保”及其他刚性支出、还本付息支出金额较大,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严重,财政平衡困难;债务风险依然存在,财政运行风险不容忽视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预算草案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谋划好2024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区人大有关决议,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财政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为全方位推动宝坻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巩固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压缩非刚性支出规模;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做好评审评价结果对接应用,提高财政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切实打破预算分配固化格局,完善有保有压、能进能出的预算分配机制;强化财政运行管理,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增强各项财经纪律严肃性和约束性;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科学保障民生支出,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收入预算370000万元,比2023年完成增长9.4%。其中:税收收入245000万元,增长22.1%。具体安排情况:增值税86600万元,增长21.2%;所得税38000万元,增长28.4%;其他税收120400万元,增长20.9%;行政性收费、罚没等非税收入125000万元,下降9.2%。

一般公共支出预算1082909万元,比2023年预计完成下降2.4%。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205万元;国防支出26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9007万元;教育支出25566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1607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71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957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7476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85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4503万元;农林水支出8401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7388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581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7万元;金融支出257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2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528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54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81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049万元;预备费25000万元;其他支出12194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82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2012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00万元。

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000万元,预计中央税收返还收入3502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184329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1742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0000万元,调入资金4259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力128945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2909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174200万元,上解支出32350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95000万元,比2023年完成增长51.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190000万元,同比增长55.3%。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086912万元,比2023年预计完成下降50%。

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5000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4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3567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54034万元,调入资金237838万元,财力合计144361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86912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专项债券安排的还本支出356700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1863万元,比2023年完成增长15.8%。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1348万元。

预算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63万元,市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入2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2万元,财力合计190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48万元,调出资金559万元,财力与支出相抵,收支预算平衡。

4、地方政府债务

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限额在市财政下达后,依法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圆满完成2024年预算任务

(一)聚焦强主体、激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牢固树立“添秤”、“交账”意识,围绕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挖潜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上持续加力,做实做细税源建设工作。强化税收收入征管,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培育支柱财源和后续财源,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加强招商统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谈判、落地、建设和投产,接续引进补链强链扩链的优质项目,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聚焦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抓好政策支持,抓住一切机会争取资源,确保惠企纾困政策以最快速度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加快将宝坻打造成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二)聚焦增福祉、优服务,倾力保障改善民生。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力打造“生态之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宝坻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三)聚焦夯基础、强管理,提升资金管理效能。

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控追加预算规模,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秉承政府勤俭办事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减部门支出和“三公”经费,严把支出关口,把有限财力用到刀刃上,坚决兜牢“三保”底线。纵深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强化库款管理,加强库款风险预警,合理安排支出顺序,确保库款保持合理水平。扎实开展预决算公开工作,着力提升财政预决算公开透明度,助力打造“阳光财政”。加强财会监督体系建设,构建财政监督、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及会计管理相融合的财政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提质增效,创新工作举措,强化部门整体评价向收支绩效分析拓展,提高绩效管理各环节质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四)聚焦防风险、保安全,确保财政安全稳定。

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格政策落实,杜绝违规提标扩面,强化预算编制,足额安排“三保”支出,加强运行监测,确保“三保”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持按预算、按计划、按程序科学统筹库款规模,完善区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确保“三保”资金按序时进度足额精准拨付。

坚决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牢固树立风险底线意识,按照“谁举借谁偿还、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摸清债务底数,制定化解方案,通过压减支出、统筹各类资金、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筹集资金,依法依规化解存量债务,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融资,坚守“底线”、不碰“红线”、不踩“高压线”,确保财政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2024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精心安排促发展,精准施策提效能,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宝坻贡献力量。

名词解释:

1、零基预算:指不考虑过去的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具体指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科学的现代预算编制方法。

2、一般公共预算: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5、民生支出:指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传媒、农林水利、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支出,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

6、三保: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7、预算绩效管理: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8、一般债券:指地方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事业发展举借的债务,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9、专项债券: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债务,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10、调入(调出)资金:指不同预算性质资金之间相互调入(调出)的资金。

11、预算管理一体化:指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