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聚产、以产兴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双战略项目,也是北京中关村在京外的首个重资产投资项目。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宝坻区委、区政府“十项工程”部署要求,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人才支撑,重磅推出《宝坻区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十条人才政策》。具体如下:
一、支持引育特色产业人才
1.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发展。加大对联盟企业研发团队和研发人员的培养力度,对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分别给予创新团队和创新创业人才最高1000万元和500万元资金支持。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扩大运营规模。鼓励开展车路协同应用,对于应用效果良好的运营主体,根据应用效果,给予研发团队带头人最高20万元支持,给予核心成员(最多不超过3名)最高10万元支持。
2.加大特色产业人才奖励。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中的头部企业,综合考虑其经济贡献、带动就业等因素,给予企业中为本区作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人员人才奖励,每人每年奖励金额最高50万元。培育发展科技城电子商务主体,最高给予100%的房租补贴,对效益明显的,最高给予200万元孵化奖励、100万元主播奖励,推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的发展。
二、支持搭建创新平台载体
3.鼓励建设高能级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孵化载体开展投资业务,每年按实际投资额2%给予孵化载体补贴;支持开展毕业企业跟踪服务,毕业企业在科技城购地建厂或租用面积达到一定条件,给予孵化载体一次性奖励。
4.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千万级规模的科技服务产业资金池,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超市、科技服务中心、企业诊所建设。针对校企双方开展的产学研项目,择优给予企业项目补贴;科技成果登记备案后视同省部级科技成果,对企业、高校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时予以认可。
5.支持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对在科技城新建获批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及同层次人才创新平台,分别给予建设单位15万—50万元一次性资助。
三、支持优化人才创业环境
6.吸引人才创新创业。对来科技城投资的企业和个人,自企业成立之日起2年内可申请创业房租补贴,个人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毕业2年内进行实体项目创业,且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给予最高12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资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面向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工作业绩突出的,按有关规定以不低于50万元年薪核定工资。
7.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每年组织优秀企业家代表赴先进地区进行专题研修,帮助企业家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寻求商机。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深造进修,对符合规定条件,报考MBA、EMBA、MPA等相关项目并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人才,学费按50%标准择优给予补贴,每人最高不超过6万元。
8.支持特殊人才引进。对于科技城全职引进的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博士以上学历等掌握“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稀缺高层次人才,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的生活补助,并发放“宝坻人才卡”(A卡),在安居保障、配偶就业、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四、支持提升人才服务质效
9.鼓励人才交流对接。支持科技城举办学术会议、科技会展、高端论坛、产业峰会等市级以上活动,符合全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的,按举办成本的60%给予主办单位补助。给予落户本区的高层次人才每年最高5万元的学术交流资助,资助期限5年,用于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学习考察或参展。
10.加强人才安居保障。支持人才公寓建设,在区内装修改造不低于400套人才公寓,解决科技城人才用房需求。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每年科技城可自主发放“宝坻人才卡”(A、B卡)、分配人才公寓。优化科技城商业配套,为符合条件的入驻商业主体提供一次性奖励及3年租金补贴。
《宝坻区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十条人才政策》的推出,释放出宝坻区聚力建设科技城创新先行区、打造人才发展高地的强烈信号,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众多企业家和人才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推出的政策进一步放宽了视野,从更多层次、更宽领域招贤纳士,既拿出了千金买骨的诚意,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竞进氛围,为科技城的高质量发展和宝坻区产业生态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