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为进一步巩固抗疫成果,防止疫情反弹,持续提升公众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普及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我区公共卫生安全,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关于印发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津卫宣〔2021〕73号),现制定我区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公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二)坚持联防联控。加强多部门合作,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确保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全链条、无死角。
(三)坚持科学准确。密切跟踪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及时掌握疫情防控信息,根据各地疫情变化,动态调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确保健康科普知识信息科学准确。
二、主要内容
(一)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理念,继续鼓励百姓主动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开展新冠肺炎预防措施宣传,大力提倡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常锻炼,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公筷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自我防护。
(二)倡导个人承担传染病防控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为,知晓并遵守国家法律和疫情不同响应等级的防控规定,接受和配合测体温、检查健康码、隔离等防控措施;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要正确佩戴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尊重他人健康,履行社会责任。
(三)及时向公众宣传普及新冠肺炎以及其他传染病研究进展的相关科学知识和信息,通过媒体报道、互联网信息、公众反映等,及时发现舆论热点,及时研判,回应公众关切的健康问题,引导公众主动从权威机构获取疫情防控知识,弘扬科学、防范谣言。
(四)推动居民卫生健康习惯养成,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进一步引导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心理平衡,自觉抵制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熬夜等。
(五)持续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结合农村地区特点开展健康宣教,结合农村地区特点开展健康宣教,增强居民个人防护意识,引导农村群众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克服麻痹思想,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习惯,做到少串门、少摆席、少聚集,保持应有防范意识,主动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要求
(一)以疫情防控为重点,广泛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教育作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和健康细胞培育行动的重要内容。根据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预防知识薄弱的地区、人群进行重点健康教育。结合健康促进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等重点健康促进场所建设中,强化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氛围营造。开展健康中国行活动,发放科普折页、手册等宣传材料,依托健康巡讲等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录制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大讲堂”精品讲堂,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关注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丰富健康科普传播平台,多途径传播新冠肺炎科普知识。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在报纸、电视台等开设健康栏目,通过专家访谈、公益广告、新闻报道等形式广泛开宣传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时发布新冠肺炎健康信息,提升健康素养。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运用官网、微博、微信等政务新媒体以及院报、院内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发挥矩阵作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宣传与解读,广泛宣传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时转发重要信息,形成宣传合力。要拓宽传播渠道,积极通过手机短信、电子屏、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发送播出疫情防控系列预警和科普信息,提升群公众预防意识和能力。
(三)发挥卫生健康专业优势,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健康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相关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列为重点内容,面向卫生健康行业组织开展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列为重点内容,面向卫生健康行业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医务人员要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开展健康指导。在门诊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等随诊健康教育工作中强化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普及;二级及以上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其他医疗机构要有健康科普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健康教育工作。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四)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农村地区健康教育。针对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薄弱环节,结合农村地区特点,通过培养明白人、发放明白纸和健康工具、农村大喇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持续开展新冠肺炎防控、文明健康行为养成等健康宣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新冠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力度,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各级医疗机构要深入农村地区,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开展义诊咨询、新冠肺炎防控讲座等健康科普活动。不断推进健康教育进乡村入农户,提高农村居民新冠疫情防控健康科普知识知晓度,增强防控技能。
(五)配合各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要落实群防群控,发挥卫生健康部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各部门利用多种方式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加强正面宣传和政策解读,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强化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部门及机构职责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措施;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公众预期;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好健康宝坻和爱国卫生运动相关任务,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制订完善辖区内健康教育计划;收集、整理和发布疫情相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向公众传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托幼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企业、媒体、监所等开展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制定疫情防控相关核心信息,更新调整其他疾病防控核心信息,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普及新冠疫情防控和其他疾病防控知识与技能,鼓励专家开展科普宣传,解答公众疑惑,开展防疫政策的解读和宣传。
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健康科普专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知识普及,对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加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辖区居民疫情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广普及中医防病知识。
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总结防控做法和经验,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整合资源,合理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提升传播能力。各部门要做好健康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获取微博、论坛、贴吧等平台的公众健康需求,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及时回应,解答公众疑惑,开展更精准的健康传播。不断建设和完善宣传教育平台,打造点、线、面相结合宣传阵地,推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三)科学评估效果。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开展健康教育需求与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技术指导和舆论引导。
宝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