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 关怀版 | 简体| 繁体

宝坻区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
来源:宝坻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0-13 14:25

“十四五”期间,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的十九大以及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区”战略,努力构建具有宝坻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下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宝坻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构建和谐美丽宝坻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继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

1、建成高标准的文图两馆总分馆制体系。巩固区级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街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建设质量,提高基层文化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率。

2、优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求,完善全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到国家优秀标准,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效利用,根据城乡居民需求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延伸。努力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让城乡居民就近、便利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3、培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1)继续挖掘乡土人才,推动优秀文化传承。一方面重视乡土文化人才的重要性,充分挖掘这类人才,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纳入文化专兼职人员队伍,鼓励其进行文化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表演。二要建立学徒制,设置寒暑假班次,就近招收学员,邀请乡土人才、传统艺人授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化水平。一是各街镇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配备1-2名专职文化管理员,村(社区)配备1名以上的专兼职文化组织员,保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常运营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上级部门定期组织培训,邀请高校老师、部门领导和有经验的文化工作者进行授课讲解和经验交流,还应适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实地参观,提升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3)吸纳新型人才,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学习实践基地,每年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报名参与街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与优化工作。同时,鼓励有才艺的学生加入文化志愿者团队,优化更新文化活动和节目内容,将更前沿更多样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带给群众。

(二)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做好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建设。以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为平台,以各街镇文体中心、主题文化广场,各村文化活动室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带动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乡村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在全区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延展的立体群文网络,满足群众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2、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宝坻传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对已形成规模的京东大鼓艺术节、“宝坻杯”京津冀评剧票友荟演、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等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加强宣传,不断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提升宝坻的文化影响力。

3、提供“点单式”服务。整合文化资源,明确文化服务清单,通过政府信息网、相关公众号进行公示,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保证文化设施不但“开”,更要“开到位”;与专业文化企业合作,为群众提供戏曲、小品、歌曲、舞蹈、杂技等文化节目清单,形成群众“点单”、政府“买单”、企业“上餐”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加强文物保护,做好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1、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京东大鼓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注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重视发挥传承人作用,为非遗保护注入生机和活力。

2、保护与合理开发历史文化遗存。切实加强区内各级各类文物特别是重点文物的保护工作。挖掘宝坻深厚的文化底蕴,合理开发宝坻老城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庙设施,适度挖掘宝坻历史文化遗迹。加强秦城保护利用规划、考古发掘及保护性开发工作。

(四)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1、培育龙头项目,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在温泉、林地、水域、观光农业以及人文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郊野公园、水上航线、大觉禅寺、老城保护性开发等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通过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业全局性、关键性、根本性转变。

    2、转变发展思路,开发自助型、体验型旅游。顺应旅游业参与性、互动性特点日益凸显的趋势,积极发展汽车营地、户外运动、拓展训练、水上娱乐等项目;建设畅通无阻的舟行、车行、骑行、人行环境,为自驾游、房车游、野外露营提供便利服务,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把宝坻打造成享誉京津冀的自助游基地。

    3、深挖文化内涵,在文化上做文章、出精品。坚持文旅结合、借文兴旅、以文促旅的工作理念,使旅游业兼具形与神的灵性和张力。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深挖文化内涵,把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漕运文化、袁黄文化等文化元素,彰显地域特色与人文底蕴,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旅游体系。

    4、注重资源整合,达到一业兴、百业旺效果。树立文商旅融合的大旅游观念,坚持社会资源旅游化的工作思路,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全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依托其他优势产业布局布点,通过旅游业发展,有效带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行业迅速发展,达到一业兴百业旺效果。

(五)挖掘文化元素,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1、加快发展智能文化创意企业。结合宝坻区实际,根据市场需要情况适时作出工作调整。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不断完善津宝乐器生产智能化。二是继续完善盛通出版服务云平台,依托出版服务云平台实现京津冀沪地区所布局的智能工厂协同制造,从而带动宝坻区文化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发挥文化产业企业的带头作用。继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训各类文化产业人才。

3、继续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对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规范管理,突出文化内涵、主导业态,引导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引领示范效应。


宝坻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10月12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