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 关怀版 | 简体| 繁体

宝坻区新安镇(村)防汛预案
来源: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7-15 17:10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洪涝灾害等防汛突发事件,做好本镇防洪减灾工作,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高效有效进行、最大程度的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目标

    根据本区防汛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按照“全面部署、确保重点、统一指挥、团结抗洪”的原则,完善本镇街防汛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各种防汛责任制,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灾中、灾后无重大疫情。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

《天津市防洪抗旱条例》

《天津市蓄滞洪区管理条例》

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所在区相关防汛抢险预案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范围内突发性水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5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第二章   基本概况

    2.1地理位置

    新安镇位于蓟、玉、宝三区县交界的弧心,西距北京92公里,南距天津97公里,东距唐山52公里,内临大钟庄镇、方家庄镇、王卜庄镇。

    2.2社会经济

    新安镇总面积57.6平方公里,人口3.2万。工业经济以纺织服装、旅游制品、文体用品为主导产业。2005年启动开发了工业园区,现连同小城镇开发共计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防汛预案(2250亩)。截至2020年12月份,园区已开发面积1755亩,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500万元,入驻企业26家,固定资产投资已到位17.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企业25家,在建1家。

    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新安镇于2008年开始发展设施农业,规划宝新路两侧井灌区左家铺至西庄沽地段12000亩为设施农业产业带,现已建成2300亩,其中左家铺70亩、小高庄140亩、北潭150亩、老张庄90亩、大赵庄1350亩、郑家庄140亩、西庄沽60亩、小赵庄150亩、食用菌150亩。

    2.3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经新安镇的蓟运河是一级行洪河道,镇境内河道总长度21.12公里,小型涵管4座,李家口扬水站1座,同时负责冯庄子扬水站站前捞草任务,河道设计标准二十年一遇,行洪能力400立方米每秒。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河道虽已治理部分堤段,但剩余堤防存在着部分堤顶高程低于设计0.5米以上,且坑洼不平;各类4座小型涵年久失修,存在隐患。

2)该河道堤防现有险工险段:北芮险段,长500米,堤防弯曲狭窄,堤段高程低于设计标准0.5-1.0米,是历年来汛期防守重点。王善庄险段坐落于新安镇王善庄村北,全长850米,此险段位于河道弯曲处,行洪时冲刷主堤,且堤身薄窄;孙家口险段,坐落于孙家口村南,全长350米,堤身单薄,河道断面狭窄,虽有浆砌石护坡,但经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大部分损坏严重,已达不到行洪要求。

3)该河虽经多年治理,但治理部分大多没有经过洪水考验,特别是搬堤段,更是防汛中的重点,具体搬堤段位置及长度如下:(1)西庄沽搬堤段,坐落于芮庄子村东,长度200米;(2)北潭搬堤段,坐落于北潭村东后,长度150米;(3)北辛搬堤段,坐落于小高庄村西北,长度300米。

2.4地区防御重点

新安镇域内村庄人口密度大,包括党政机关,银行2所,卫生院2所,邮局、电信和中小学校等14个部门和新安镇工业园。

第三章   防汛组织体系与职责

3.1镇防汛组织体系及职责

3.1.1镇防汛组织体系

根据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成立新安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辖区内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总体工作。

指      挥:郑宝东(镇长)

常务副指挥:李建中(分管经济副镇长,防汛预案负责园区企业物资调拨)

            张振辉(分管农业副镇长,重点负责汛段检查、排内涝)

副  指  挥:高  树(副书记,负责汛期通讯和后勤工作,分洪时负责车辆组织和动员群众转移)

           尹庆利(人大主席,负责汛期物料准备及调拨)

           郭志勇(副书记,负责汛期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稳定因素排查)

           勾建军(副书记、派出所所长,负责汛期巡逻和治安)

           周宝国(人大副主席,负责卫生防疫)

           张振波(武装部长,负责汛期危房检查抢险和协助做好分洪炸口)

成员主要有:郑邢为、任伯伟、张艳秋、张玉婷、黄宁宁、王晶晶、吴学斌、肖志超、李鹏飞、郭柏林、张磊和46个行政村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防汛抗旱指挥部是本辖区防汛工作的常设机构,行使本辖区防汛指挥权,组织督促防汛工作的实施。其主要职责包括:

1)健全防汛组织机构,落实防汛职责,制定、实施防汛、抢险等预案;

2)及时传达有关洪涝灾情预警信息和上级指示精神,执行上级要求的防汛救灾行动;

3)组织做好本镇街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抢险队伍,储备抢险救灾物资,守护重点工程、部位,保障安全度汛;

4)负责组织协调本镇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安置疏散灾民,设置避难场所,并做好群众食宿等相关工作;

5)负责本镇灾后生产自救、慰问、安抚工作,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接收、发放救灾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1.2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各工作组职责

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下设综合组、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卫生救护组、学校安全组、治安保卫组等工作组。各工作组分工合作,保证必要时能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后勤供应组

组  长:高  树

副组长:吴学斌

成  员:王猛、石冰冰、许培芳、毛学、孙建成

主要职责:负责防汛抢险有关照片、录像等有关资料的采集编制;防汛料物调度;防汛宣传、接待;防汛车辆维修、调度;防汛资金的供应、管理、监督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2)综合组

组  长:张振辉

副组长:肖志超、张磊

成  员:陈秀丽、刘玉静、张连义、王庆友、徐新堡

主要职责:及时传达有关洪涝灾情预警信息和上级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水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关单位;严密监视洪水动向,组织做好灾情监控工作;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

3)抢险组

组  长:张振波

副组长:李会彬

成  员:刘大勇、齐 军、贾宗祥、各村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主要职责:分析掌握雨水情、工情,按照区防指的指令组织本镇防汛抢险队伍完成相关抢险任务。具体负责工程抢险、农村除涝和供水、供电、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

4)转移安置组

组  长:尹庆利

副组长:周宝国

成  员:各村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秀青、梁俊英、边丽颖、马顺平、李玉娟、朱广宝、李立江

主要职责:组织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安置,及时掌握各地安置灾民动态,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住等问题。

5) 卫生救护组

组  长:张玉婷

副组长:马顺平

组成单位:新安镇卫生院、北潭卫生院

主要职责:负责灾区伤病员抢救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和防御,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6)学校安全组

组  长:运冠立

副组长:王静奇

成  员:巴进群、李云东、尤凤新、梁 富、曹国安、高爱领、于立生、夏永强

主要职责: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做好学校救灾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7)治安保卫组

组  长:郭志勇

副组长:勾建军

成  员:各村治保会主任、警务人员、综合执法人员

主要职责: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根据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必要时实施强制撤离。

3.2村级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及职责

辖区内各个村设立防汛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委会成员组成。

村防汛领导小组职责包括:

1)熟悉镇防汛抢险预案,组织村级抢险队伍;

2)按照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令,开展本村防汛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

3)当接到镇防汛指挥部洪涝灾情预警信息时,村防汛领导小组成员立即上岗到位,将预警信息传到户到人,做好巡堤查险及人员转移准备等工作;

4)做好本村群众转移安置的宣传教育工作,明确人员转移时间、地点、路线、召集人和注意事项等。当接到上级人员转移命令时,协助做好人员转移的具体工作,迅速将危险区群众转移至安全的避灾场所;当出现交通、信息中断或突发险情时,组织实施自主转移;

5)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发动群众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并及时将灾情报告镇防汛抗旱指挥部;

6)配合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灾情统计和救济救助工作。

第四章   预警及响应措施

4.1气象水文信息

政府及时组织接收上级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制定汛情的监测制度,制定专人对汛情进行实时监测,对雨情、河道、农田、地下水状况进行监测统计,定期报送防汛指挥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为防汛决策提供依据。

4.2各级响应

按照防汛紧急程度,可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级预警。

4.2.1 Ⅰ级预警及响应行动

当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Ⅰ级预警时,启动Ⅰ级响应

1)河道超过保证水位,孙家口险段、王善庄险段、北芮险段可能出现险情,为确保安全,境内堤段禁止通行,险段附近村民视情况做好转移准备。

2)响应行动

①根据区防汛指挥部指令发布紧急动员通告,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②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各工作组组长实行分段负责制,随时掌握水情、险情、灾情,并及时上报,做好上传下达。                          

③在Ⅱ级响应基础上,视情况对危险区群众转移撤退到指定的安全地点做好准备,如需转移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转移时通过汽车、农用车和步行的方式经宝新路转移至以大赵水厂为中心水源路西侧镇安置点。

④按照区防指命令,有关责任人到岗到位,靠前指挥(小高庄村委会为镇防汛一线指挥部),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并立即对堤坝、护岸薄弱处进行抢护。对北芮险段,长700米,堤防弯曲狭窄,堤段高程低于设计标准0.5-1.0米,属于漫溢段,一旦险情加重,按照区防汛指挥部安排调用新安镇抢险人员500人,采用抢搭子埝的方法抢险,抢险时由防汛指挥部后勤供应组组织调运木桩620棵,编织袋50000条,花条布39000平方米,区供销社铅丝3000公斤(与大钟险段共用),需用土时取土在堤外240米以外。同时严密监视观察,组织落实调度命令。

⑤受威胁企业全部停产,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⑥组织和指导群众进行抗洪自救活动。

4.2.2 Ⅱ级预警及响应行动

当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Ⅱ级预警时,启动Ⅱ级响应

1)可能出现的灾害影响概述:河道达到保证水位且继续呈上涨趋势时,孙家口险段、王善庄险段可能出现险情,为确保安全,境内堤段禁止通行,险段附近村民视情况做好转移准备。

2)响应行动

①镇干部要立即到所包的村,与村防汛责任人一起,组织人员对责任段进行巡查,加强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群众撤离。

②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各工作组组长分段负责,随时掌握水情、险情、灾情,并及时上报,做好上传下达。

③加强堤坝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组织落实调度命令,根据险情发展变化,及时采取人员转移等措施确保安全。

④受威胁企业根据安全检查情况,采取人员转移、停产等措施,确保安全。

⑤做好巡堤查险工作,组织镇抢险应急分队人员、民兵在重点区域巡查,并立即对堤坝、护岸薄弱处进行抢护,密切监视水情发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一旦险情加重,按照区防指的要求,采用打桩抢险,抢险时调用孙家口、曹家口、于家口、李家口、工部村、伍麻村、大苑庄、马厂村抢险人员400人对孙家口长度450米险段进行抢险,抢险物资由防汛指挥部后勤供应组组织调运木桩700棵,编织袋4000条,花条布3500平方米,区供销社铅丝800公斤,需用土时取土在堤外240米以外。王善庄险段长度850米,一旦险情加重,按照区防汛指挥部安排调用李家口、孙家口、于家口、曹家口、王善庄、马家庄、新安镇、南业东、埝北村抢险人员500人采用抛石护脚的方法抢险,抢险时由防汛指挥部后勤供应组组织调运毛石1300方,需用土时取土在堤外240米以外。

⑥抢险救灾队伍到指定地点集结,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随时待命出发。

4.2.3 Ⅲ、Ⅳ级预警及响应行动

当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Ⅲ级、Ⅳ级预警时,启动Ⅲ级响应。

1)可能出现的灾害影响:新安镇域内部分农田在发生强降雨时可能发生沥涝,镇域伍麻、窑上、大苑、边家庄、马厂、艾家口等村处于低洼地区,耕地、村庄易发生积水,但居民尚不会发生危险。

2)响应行动

①在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后,镇行政领导上岗到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掌握水情、雨情、险情、灾情,并及时上报,做好上传下达。镇防办立即采用电话或手机短信等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各村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②镇防指按照责任段组织口门管理单位、管理人员对镇管理的涵闸进行巡查,并对存在问题的口门进行跟踪。

③对危险的路、桥及险工险段派出人员值勤,常备的6个汛铺12名汛工24小时值班,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督促辖区内的企业等做好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

④对可能受淹泡地区的农作物、鱼塘,如即将收成的,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和捕捞鱼塘中的成鱼,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启动李家口、冯庄子两座扬水点,排除农田沥涝。

⑤对镇域内各闸口和渠道派专人巡视,确保排水通畅。

4.3响应措施

按照河道险工险段性质划分:堤顶高程低于设计水位或是超高不足而满溢险情、由粉土填筑的堤段、两夹水堤的堤段、堤坡冲刷或堤脚掏空的堤段、易发生渗漏或管涌的堤段、病险口门及特殊险情等。

一、堤顶高程低于设计水位或超高不足

根据堤防现状,采取纯土子埝、编织袋子埝等防护措施。

二、有蚁穴、粉土填筑的堤段和两夹水堤堤段

根据堤防现状、采取透水压渗平台、背水坡反虑层导渗、背水坡导渗沟反虑导渗、复合土工膜截渗、黏土前戗截渗等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方案

(1)黏土前戗截渗

1)当水浅流缓、风浪不大、取土较容易时,采用取土前戗截渗。

2)填筑前应将边坡上的杂草、树木等杂物尽量清除,以免填筑不实。

3)根据渗水堤段的水深、渗水范围和渗水严重程度确定修筑尺寸。一般戗顶宽3m-5m,长度超过渗水段两端各5m,戗顶高出水面约1m,戗底部以能掩盖堤脚为度。

4)在临水堤肩,集中力量将黏性土料沿临水坡由上而下,由里向外,向水中缓慢推下,也可用船只抛填。填土时切勿向水中猛倒,以免沉积不实。如临河流急,土料易被水冲失,可先在堤前水中抛投土袋(或打柳庄)作隔堤,然后在土袋与堤之间倾倒黏土。

(2)复合土工膜截渗

水深较浅且缺少黏性土料的堤段,临水坡相对平整和无明显障碍时,采用复合土工膜截渗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1)铺设前,应清理铺设范围内的临水坡面和坡脚附近地面,以免损坏土工膜。

2)土工膜可根据铺设范围的大小预先粘结或焊接。土工膜的下边沿折叠粘牢形成卷筒,并插入钢管加重(如无钢管可填土料、石块等),以使土工膜能沿堤坡紧贴展铺。

3)土工膜宜满铺渗水段临水边坡并延长至坡脚以外1m以上。预制土工膜宽度不能达到满铺要求时,也可搭接,搭接宽度宜大于0.5m。

4)土工膜铺好后,在其上压一两层土袋,由坡脚最下端压起,逐层向上紧密平铺排压。

(3)背水坡导渗沟反虑导渗

当堤防背水坡大面积严重渗水,而在临水侧迅速做截渗有困难时,背水坡无脱坡或渗水变浑情况,可在堤背开挖导渗沟,铺设反虑料、土工织物或渗水软管等,引导渗水排出,降低浸润线,使险情趋于稳定。

1)根据现场情况,可采取沙石导渗沟、土工织物导渗沟、梢料导渗沟;并取用纵横沟,“Y”字形沟和“人”字形沟等布置形式。

2)导渗沟沟深不小于0.3m,沟底宽不小于0.2m,坚沟间距4m-8m,导渗沟的具体尺寸和间距宜根据渗水程度和土壤性质确定。堤防背水坡导渗沟的开挖高度,应尽量达到或略高于渗水出逸点位置。

3)反滤料铺设:沙石导渗沟内按反滤要求分层填筑粗砂、小石子、大石子。小石子的粒径为0.5m-2.0m,大石子直径4m-10m。滤料填筑时应符合下细上粗、两侧细中间粗、上下分层排列、两侧分层包住的要求。每层厚大于15cm。土工织物导渗沟内应根据被保护的颗分特性,选择符合反滤要求的土工织物,将其紧贴沟底和沟壁铺好,并在沟口边沿露出一定宽度。沟内应填满粗砂、石子、砖渣等一般透水料。

(4)背水坡反滤层导渗

当堤身透水性较强,背水坡土体过于稀软;或者堤身断面小,经开挖试验,采用导渗沟越有困难,且反滤料比较丰富时,采用反滤层导渗法抢护。根据现场情况,可采取砂石反滤层、土工织物反滤层。

堤身透水性较强,背水坡土体过于松软或堤身断面小而采用导渗沟法有困难的堤段,可采用土工织物反滤导渗法。具体做法是,按反滤层铺设的要求,先清除渗水边坡上的杂草、杂物以及松软的表层土。根据堤身土质,选取保土性、透水性、防堵性复合要求的土工织物。铺设时搭接宽度不小于0.3m。均匀铺设砂石材料作透水压载层,并避免块石压载与土工织物直接接触。堤脚挖排水沟,并采取相应的反滤、保护措施。

三、堤坡冲刷或堤脚掏空的堤段

对于堤坡冲刷,遵循“削浪抗冲”的原则,消减风浪对临水坡冲击力,加强临水坡抗冲,可采用漂浮物防浪和增强临水坡抗冲能力两种方法;对于堤脚掏空的堤段,遵照缓流挑溜,护脚固基,减载加帮等原则,采取迎水削坡背水帮坡、护脚防冲等方法。

(1)土工织物或复合土工膜防冲

1)土工织物的宽度应按照堤坡受风浪冲击的范围决定,一般不小于4m,较高的堤防可宽达8m-9m。宽度、长度不够时,允许搭接,顺堤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并在铺设中钉压牢固,以免被风浪揭开;

2)铺设前,应清楚块石、树枝、杂草和土块等,以免造成土工织物的损伤;

3)铺设时,土工织物的上沿一般应高出洪水位1.5m-2.0m,其四周间距为1.0m的平头钉与堤坡钉牢,上下平头钉的排距不得超过2.0m。预制混凝土块或碎石袋压住土工织物,其位置与平头钉相同。堤坡如陡于1:3时,压石袋可能向下滑脱,应适当多压,并加强观察,随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防浪效果。此外,也可用土工织物叠缝成的条形土枕压住土工织物,土枕间距以2m-3m为宜。

(2)桩柳固坡

水不太深,迎水坡受水流淘刷坍塌时,可在坍塌的下沿,间距1.0m打排桩,桩长约为水深的2倍,入土三分之一桩长,桩顶略高于坍塌的上沿,桩后填放竹芭等,其后再填20厘米左右的软梢料,梢料后抛土填实,最后在堤岸与排桩交错处打入长约50厘米的签桩,用铅丝将两排桩拉紧。

四、易发生渗漏或管涌的堤段

(1)反滤围井

1)用于背河地面或洼地坑塘出现数目不多和面积较小的管涌,以及数目虽多,但未连成面积,可以分片处理管涌群。对位于水下的管涌,当水深较浅时,也可采用此法。

2)抢筑时,先将拟建围井范围内杂物清除干净,并挖去软泥约20厘米;

3)沿管涌口周围用土袋错缝垒成围井。并在预计蓄水高度上埋设排水管,蓄水高度以该处不再涌水带沙的原则确定。围井高度小于1.0m,可用单层土袋;大于1.5m可用内外双层土袋,袋间填散土并夯实。围井内径一般为管涌口直径的10倍左右,多管涌时四周也应该留出空地,以5倍直径为宜;

4)井内分层铺设滤料(如砂石、土工织物或梢料),滤层填筑总厚度按照出水基本不带沙粒的原则确定,一般20cm-40cm,滤层下陷宜及时补充;

5)背水地面有集水坑、水井内出现翻砂鼓水的,可在集水坑、水井内倒入滤料,形成围井。

(2)反滤压(铺)盖

1)适用于管涌较多,面积较大,涌水带沙成片,涌水涌沙比较严重的堤段。对于表层为黏性土,洞口不易迅速扩大的情况,可不用围井。

2)抢筑前,先清理铺设范围内的软泥和杂物,对其中涌水涌沙较严重的管涌出口,用块石或砖块抛填,以消杀水势;

3)在出现管涌范围内,分层铺填透水性良好的反滤料,制止地基土颗粒流失,根据所用反滤材料不同,分为砂石反滤铺盖、土工织物反滤铺盖、梢料反滤铺盖等。

4)滤层顶部压盖保护层。

(3)背水月堤(又称背水围堰)

1)当背水堤脚附近出现分布范围较大的管涌群险情时,可在堤背出险范围外抢筑月堤,截蓄涌水,抬高水位。

2)月堤高度一般不超过2m,安设排水管将余水排出。月堤可随水位升高而加高,直到险情稳定为止。

3)背水月堤必须保证质量标准,同时要慎重考虑月堤填筑工作与完工时间是否能适应管涌险情的发展和安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