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宝坻区供热设施体系,科学配套城市发展,提升供热服务水平,根据《天津市供热管理条例》《天津市宝坻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结合宝坻区实际,宝坻区城市管理委起草了《天津市宝坻区供热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10月1日至2025年10月30日。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并请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沟通。
通讯地址:宝坻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联系人:张保国 电话:022-29986096
电子邮箱:bdqcgw06@tj.gov.cn
附件:1.《天津市宝坻区供热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
2.《天津市宝坻区供热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宝坻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2025年9月30日
《天津市宝坻区供热专项规划(2025-2035年)》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一)政策与战略驱动
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响应《天津市供热专项规划(2021-2035年)》“构建安全、多元、高效、环保、智慧供热系统”的要求,同时衔接《天津市宝坻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空间格局(“一核两翼、双心联动”),需通过专项规划优化供热体系。
(二)区域发展需求
宝坻区发展良好,产业集聚与人口导入推动热负荷稳步增长,现有供热设施需升级以满足民生与发展需求。
(三)生态与民生要求
宝坻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需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解决分散供热污染问题,同时保障冬季稳定供暖,筑牢民生底线。
二、起草过程
由宝坻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规划编制,全程遵循“科学调研、多方衔接、反复论证”原则。
编制初期,多次与区规资分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以及大唐盘山电厂、恒安供热等企业对接,梳理现状热负荷、热源、管网数据;结合《宝坻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供热设施落位,覆盖中心城区、京津新城、大口屯镇、林亭口镇等重点区域。
针对供热能源结构、管网改造、智慧供热等核心问题,组织多轮研讨,吸纳供热企业、街镇意见,对规划内容进行多次优化,最终形成报审稿。
三、主要内容
规划核心内容包括规划目标、供热现状、负荷预测、热源与系统规划等,重点如下:
(一)规划基础要素
规划期限:基期年2024年,规划期2025-2035年;近期目标年2030年,远期目标年2035年。
规划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一致,分三个层次——全域、中心城区、特色功能组团,重点覆盖中心城区、京津新城、大口屯镇、林亭口镇。
规划目标:构建“热电联产为主、燃气锅炉/地热为辅、其他清洁能源补充”的供热体系,2035年实现清洁供热全覆盖,智慧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年节约标准煤约2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二)供热现状与问题
现状概况:2024年现状供热建筑面积2332.86万㎡;热源以大唐盘山电厂热电联产、燃气锅炉房为主,辅以地热等清洁能源;供热管网最大管径为DN1400。
核心问题:传统能源占比过高、部分管网老化、智慧化程度不平均。
(三)关键规划内容
1.热负荷预测
采用“面积热指标法”,预测2030年(近期)总建筑面积3021.04万㎡,热负荷1108.72MW;2035年(远期)总建筑面积3690万㎡,热负荷1143.90MW。
2.热源规划
中心城区:以热电联产为主,燃气锅炉房调峰。
京津新城:构建“中深层地热能+燃气锅炉调峰”体系,打造地热能源基地。
大口屯镇:以燃气锅炉房为主要热源。
林亭口镇:以地源热泵为核心,发展分布式低碳供热。
3.供热系统规划
介质与参数:一级管网设计120/65℃、1.6MPa,二级管网分类型设计。
管网敷设:以直埋敷设为主,穿越河流/厂区采用架空敷设,同步推进老旧管网改造。
换热站:按“负荷中心布局、无人值守”原则,规划新增换热站59座。
4.智慧供热
构建“一中心、四平台”框架,通过物联网采集管网/换热站/用户数据,AI算法实现负荷预测与精准调控,推广户用智能温控阀与按热计量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