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 关怀版 | 简体| 繁体

名    称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区民政局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40002047246/2020-01575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宝坻政办发〔2017〕11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民政\社会救助;农业农村\农业市场信息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区民政局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      

区民政局拟定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        4        11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区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719号)精神,确保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国务院、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保障的困境儿童保障格局,到2020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困境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困境程度明显减轻,儿童成长环境明显改善。    

二、范围界定    

困境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因自身残疾、家庭经济贫困、缺乏有效监护等原因造成生活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具体分类如下:    

(一)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具有本区户籍,父母双方因失踪(未达到法院宣告时限)、服刑在押或强制隔离戒毒、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未达到法院宣告时限)或无监护能力与抚养能力致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纳入特困救助儿童救助。    

(二)残疾儿童。具有本区户籍,患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多重残疾且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具有本区户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    

(四)临时救助儿童。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未成年人。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    

1.落实基本生活保障。精细分类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特困救助儿童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救助家庭儿童享受困境家庭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补贴。残疾儿童依据家庭困难状况和残疾等级程度按规定分别享受生活补贴与护理补贴。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参照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临时救助儿童按照我区临时救助相关保障政策予以救助。    

加强制度衔接。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残疾儿童,不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残疾儿童,不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困境儿童,不再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困境儿童,不再享受困境家庭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补贴。    

2.提升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对于发生灾难性医疗费用的困境儿童,逐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境儿童适当提高救助报销比例。落实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政策。对困境家庭儿童、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财政全额补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拓展残疾儿童福利服务范围。对于06岁各类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在现行各项残疾儿童补贴补助政策基础上,逐步实现免费手术、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福利服务。身体残疾或罹患疾病的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我市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项目保障范围,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后,对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按照项目规定给予资助。支持儿童福利机构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替代照料、养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    

4.加强教育关爱保障。实施教育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落实学前教育阶段资助金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政策及相应免学费政策。对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拟定的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配套实施细则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2号)中《天津市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教育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就学、升学。    

保障残疾儿童享受教育权益。对符合条件的在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发放残疾人教育扶残助学金。对具有本区户籍的在特殊教育学校或者公办普通学校高中阶段就读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住宿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具有接受义务教育能力但不能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提供送教服务。    

(二)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1.源头预防。居(村)委员会定期走访困境家庭儿童,及时掌握困境家庭儿童的生活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对可能陷入困境的儿童及其家庭,居(村)民委员会及时核实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2.强制报告。居(村)委员会负责对儿童脱离监护人、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以及儿童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不认真履行强制报告责任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或社会组织向居(村)委员会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投诉、反映或举报的,应当及时受理并给予帮助。    

3.应急处置。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居(村)委员会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对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对纳入孤儿安置渠道的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采取亲属抚养、机构抚育、家庭寄养和依法收养方式妥善安置。对决定执行行政拘留的被处罚人或采取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询问其是否有未成年子女需要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设立的救助保护机构临时监护,并协助其联系有关人员或民政部门予以安排。对于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缺少监护人的未成年子女,执行机关应当为其委托亲属、其他成年人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设立的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提供帮助。    

4.监护干预。对于长期疏于儿童监护或遗弃儿童的父母,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处理。对儿童生父母或收养关系已成立的养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且经公安机关教育不改的,由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设立的救助保护机构临时监护,并依法追究生父母、养父母法律责任。    

(三)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保障三级工作网络。    

建立区、街镇、村(居)三级工作网络。街镇要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库,实行一村(居)一册”“一人一档,定期摸排,动态管理,依据困境儿童实际生活境况,及时动态变更福利待遇手续,依托儿童之家为困境儿童提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服务支持;村(居)民委员会要指定1名社区工作者或委员任专(兼)职儿童福利主任(儿童福利督导员),负责收集、登记、上报辖区内困境儿童及家庭信息,帮扶困境儿童落实福利保障政策等工作。逐步完善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场所设施,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困境儿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由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民政局、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教育、卫生计生、人力社保等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统筹做好困境儿童保障政策落实和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街镇、村(居)委会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将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落实部门责任。区民政局、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财政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教育局要制定和完善困境儿童教育资助政策,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卫计委要加强对困境儿童疾病的防治。人力社保局要落实健全困境儿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公安宝坻分局要依法打击侵害儿童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司法局要维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优先提供法律援助。国税局要落实国家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三)发动多方参与。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工会、妇联、共青团要依托职工之家”“半边天家园”“儿童之家等平台,提供权益维护、助学帮扶、心理疏导、情感关爱、志愿服务等服务,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帮扶。区残联要依托残疾人服务设施,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困境儿童托养照料、康复训练等服务机构,鼓励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其围绕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照料、康复等需求,捐赠资金物资、实施慈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四)加大督查宣传。区民政局、区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加强专项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及时向区政府报告督查情况。各街镇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以关爱困境儿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