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 关怀版 | 简体| 繁体

名    称 :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2240002047246/2020-01014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宝坻政发〔2008〕13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今年以来,我区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但一些地区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事故隐患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仍存有发生较大以上等级事故的可能。因此,全区上下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情绪,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深刻吸取近期我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教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盯住关键环节,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严厉的手段、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细,为北京奥运会和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成功举办,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认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落实好安全生产措施。要切实加强对所辖村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督查。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级干部政绩、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二、切实抓好“迎奥运安全生产百日会战”

各乡镇街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迎奥运安全生产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确保“百日会战”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要注重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消除事故隐患。要突出督查重点,治大隐患,防大事故。要改进督查方式方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生产系统、各环节存在的隐患,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要健全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明确整改治理进度要求和具体督办部门、督办责任人,采取巡检、抽查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对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

三、巩固深化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成果

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把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监管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劲头不减、工作不松、手段不软、势头不弱。要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各项安全措施,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和网点,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运输许可制度,严防丢失、流散和泄漏。要针对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冶金、电力、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存在的问题,强化整顿和治理工作,严防事故发生。

四、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

要全面落实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防止较大以上等级事故发生。要严格查处超速等违章行为,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上车。要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严禁非客运车辆载客,严禁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车辆上路行驶,强化对超速、超载、超限和危险路段的治理,加强农村道路安全监管。要切实加强商场、宾馆、医院、学校、文体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工作,对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专项整治,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严防火灾事故。

五、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要坚持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严格查处,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重大事故隐患和行为的处罚力度。即使未发生伤亡事故,也要严格追究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不断深化。

六、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在排查治理隐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辖区内监管的重点企业、重点部位,扩大检查范围,深化检查内容,廉洁公正执法。要加强日常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查找安全生产工作薄弱环节,严肃认真地实施整治。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或单位,要坚决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