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创新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新闻发布会,请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宝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宗岩,宝坻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晓燕,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介绍宝坻区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创新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李娟主持。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李娟: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先生,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先生,宝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宗岩先生,宝坻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晓燕女士,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先生,为大家介绍宝坻区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创新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毛劲松先生作主题发布。
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在全市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向媒体朋友们汇报宝坻创新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宝坻区委、区政府,向一直关心、支持、帮助宝坻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向媒体朋友们汇报的主题是: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创新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
3月27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深入宝坻进行调研,明确提出让宝坻成为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对此,我们树牢创新理念,涵养创新生态,统筹推进涵盖科技、政策、服务、工作在内的全面创新。下面我简要向媒体朋友汇报下情况:
一、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创成果孵化转化的集聚地。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创新的核心内容。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为契机,吸引聚集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打造集生态、平台、企业等要素为一体的“科创之区”。一是营造科创生态。先后举办第二届科技赋能·合力创新高峰论坛、第五届工业互联网暨京津中关村智能网联车高峰论坛、首届天津·宝坻人才发展大会等活动,发布了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10条人才政策,成立了全市首个“纯太阳能车创新联合体”,与6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和保障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注重以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重点布局智能网联车产业,依托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制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智能网联建设方案》,编制产业发展图谱,与宁波海威、星云互联等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至高铁宝坻站全长11.3公里的智能网联公交示范项目,推进智能网联车产业链建链。二是建强科创平台。今年以来,敏尔书记三次对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作出指示,要求宝坻集中力量建设好这一平台。对此,我们坚持把这一平台作为全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一号抓手”,高标准制定了面向2035年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把建设中关村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地作为发展定位,聚焦深化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宝坻模式”,依托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探索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加强与中关村的联动协作,深化科研成果供需对接,畅通与高校院所“握手”通道,累计引进市场主体1275个,其中承接北京方向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85%,逐步形成对高端创新资源具有高吸引力的京东科创走廊。此外,我区重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顺利通过认定和验收,为全区科技创新再添重要载体平台。三是培育科创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助企纾困科技服务365”“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等活动,通过畅通服务渠道、推进重点工作、健全保障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保姆式服务。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三条重点产业链产值18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国安盟固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推动宝坻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国高新达到309家,国科小259家,科技领军(培育)23家,雏鹰124家,瞪羚14家。
二、着力推进政策创新,建设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策源地。宝坻历来重视创新、崇尚创新,海河英才、京津科技企业互认、厂房分割销售等政策均由宝坻提出并实践推广。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拓展政策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政策应用场景,扩大政策红利效应,形成了一批特色化政策创新成果。一是创新合作模式聚政策。重点聚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开发建设,在运用高层联席会、科技城管委会、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三层管理架构”基础上,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深化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合作共建协议》,就深化项目合作模式、实现合作成果共享等内容达成共识,共同推动新一轮增资计划,中关村发展集团下属的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从北京整建制入驻科技城,进一步汇聚京津两地最优政策资源。今年以来,科技城被纳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等重要文件,并作为唱好京津“双城记”首位平台。二是坚持先行先试优政策。在持续推进“拿地即开工”基础上,为帮助企业早竣工、早投产,出台了《宝坻区“竣工即投产”实施方案》,通过各部门精准“把脉”、全程指导等方式,做到服务前移,提高验收效率。值得一提的就是5个工作日为中冶迈克(天津)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办理完联合验收,该案例成为我市利用“竣工即投产”审批模式第一例,刷新了“宝坻速度”。三是注重统筹兼顾强政策。在持续推出创新政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整合现有政策,提升政策效力。比如,今年以来,敏尔书记、张工市长等领导以及北京、天津市级部门给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系列政策倾斜,对此,我们制定出台《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就政策之间存在的堵点,与有关部门广泛开展沟通协调,最终形成涵盖财税政策、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等6个方面的特色政策体系,科技城政策“高地效应”进一步凸显。
三、着力推进服务创新,建设企业人才投资创业的首选地。营商环境好不好、服务质量优不优,企业人才最有发言权。宝坻始终注重站在企业侧、人才侧,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人才有更多获得感。一是坚持零距离提供服务。把服务窗口移到企业门口,常态化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创新“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按照“多审合一”原则,将受、审、批、办四合一“全集成”,从受理到出件,实现一个窗口完成,企业办事从“逐级办”变为“一人办”,让更多的场景和事项从多级审批、多头审批变为“即时办、马上办”,打造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前沿窗口。二是坚持零等待办理业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业务支撑、后台分类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推行综合受理窗口改革,规范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组织26个部门628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变“一事多窗跑”为“一窗多事了”,群众办事等候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走”。拓展“云帮办、云评审、云踏勘、云审批”云上服务,破解企业异地咨询、评审、审批上的瓶颈问题,今年以来,我区政务服务“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占比均达到99%以上。建设运行“津心办·宝坻旗舰店”,设有政务服务、特色服务、一件事等8类服务板块,实现高频服务事项“指尖查询、掌上通办”。三是坚持零折扣执行政策。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宣传解读,制作政策解读一图读懂,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等机制,发布我区《“四免”改革事项清单》《“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等事项清单,确保惠企纾困政策以最快速度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四、着力推进工作创新,建设大抓发展大抓落实的先行地。在推动全面创新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落脚点放在激发干部干劲、提高工作质效上,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党中央和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在宝坻落地落实。一是以项目化分解落实。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敏尔书记今年三次对宝坻作出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结合宝坻区实际,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提出实施“十项工程”,运用项目化、工程化抓落实的方法,逐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五年我区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宝坻实践的施工图,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每年保五年”,真正用实干实效把“施工图”变为生动“实景图”。二是以专班化推动落实。在实施“十项工程”基础上,成立10个重点工作专项推动组,由区四套班子成员担任牵头领导或责任领导,整合职能部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确保工作“一盘棋”、力量“一股劲”。建立日常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和月调度、季总结、年评估机制,今年以来,各重点工作推动组先后召开多轮次小组会议,形成责任落实、工作落实闭环。特别是针对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我们整合相关6个重点工作推动组,召开联席会议,从各组职能出发,主动分题领题,形成了举全区之力建设科技城的良好态势。三是以绩效化促进落实。我们大力倡导实干导向,先后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处级干部44名,让一批想干事、敢担当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对5名因工作推动落实不力、状态不佳、精神懈怠的街镇副职,免去领导职务或转任职级,运用“下”的方式,明确释放了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信号。
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创新格局,推动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前三季度,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9%,增速排在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就汇报这些,谢谢大家!
李娟:
谢谢毛劲松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青年报:
刚才,劲松书记提到,宝坻区要吸引聚集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打造“科创之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冀产业协作的重点平台,如何更好承载北京中关村创新资源在宝坻落地转化?
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众所周知,北京中关村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富集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而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落实北京中关村示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产业协作的重点平台,同时也是中关村在北京之外的第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在承接北京中关村创新资源落地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和基因禀赋,当仁不让要在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中示范引领。我们重点坚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积极构建“类中关村”的产业生态环境。北京中关村的创新活力强,创新主体多,就是因为有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因此,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自创建伊始,就把积极构建“类中关村”产业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高水平建设“十大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持续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更优承载环境。打造高效运转的政务环境,推动科技转化成果项目快速落地;着力做好金融保障,打造科技金融超市,入驻中关村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机构,引入4支产业基金,形成“科技金融”生态圈;建立开放市场平台,努力降低市场要素和创新成本,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二是坚持以产业集聚来注足动能。企业是创新主体,更能为创新要素集聚带来“雪球效应”。科技城在过去开发建设6年时间里,坚持落实全区招商引资战略性安排,引进的项目基本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共计研发投入1.1亿元,研发出矿井及电力巡检机器人及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和ICP光谱仪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产品。我们积极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研发中心和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帮助企业搭建平台。
三是坚持以平台建设推动创新孵化。加强与中关村各类专业化园区开展深入合作,共享创新资源要素。今年上半年,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落地科技城,今年完成竣工验收,目前已有20多个创新项目入驻产业园,签约落地。与此同时,按照我们与北京中关村签署的“十条深化合作协议”,加强与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园区联动共建,对接康普森等创新项目资源100余个。另外,推动北大科技园天津分园总部、清华紫荆创新研基地等多类别创新载体入驻,用好北京计量院、天津计量院携手打造的国家级计量检验检测试验平台,高水平建设科技城孵化平台,争创国家级孵化器,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的全过程创新孵化体系。
四是坚持以完善城市配套吸引人才集聚。贯彻“以人聚产”发展理念,打造吸引优秀年轻创业者的浪漫活力之城。人才社区、街区公园、生态廊道、图书馆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加速建设,各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校企紧握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人才支撑。
总的来说,我们要全力推进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中关村对外合作“宝坻模式”,更好承载北京中关村创新资源在宝坻落地转化。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宝坻区是如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
宝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宗岩:
为充分培育和激发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我们坚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科学制定惠企政策、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精准服务企业等方面入手,持续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科学制定惠企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7条措施,制定落实《宝坻区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从完善制度机制、拓宽投资领域、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加强融资支持4个方面精准发力,制定了释放民间投资科技创新活力、拓展民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等17项具体措施,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今年以来,宝坻区新增市场主体1.27万户,同比增长13%。
二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区重点项目办建立健全调度机制,实行具体调度、专项调度、驻点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打通堵点,促进度、保投资。当前,19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同时,成立宝坻区谋划储备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宝坻区关于开展谋划储备建设项目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库的动态更新和梳理,当前谋划库、储备库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元和230亿元。
三是精准服务企业,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服务环境。深化“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将700余家科技型企业纳入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依托5个区级工作组、32个区级服务组和26个街镇园区服务组,全力开展服务企业工作,解决了大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区掀起了重视科技、关注企业、服务发展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区共走访服务企业3700余次,开展各项稳经济助企政策宣讲活动573场,编印发放政策宣讲材料1.1万余份,指导帮助企业用好稳定用工、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共为企业解决用电、贷款等问题369个。
经济日报:
宝坻区正在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请问,在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宝坻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晓燕:
我们重点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强化科技赋能,力求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把创新协同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孵化链、创新链、供应链。其中,聚焦打造“孵化链”,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重点,对内完善服务功能、创新管理模式,对外瞄准重点领域,对接科创资源,加速形成“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良好局面。聚焦激活“创新链”,以举办创新攻关赛为契机,深化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联合高校共同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聚焦畅通“供应链”,围绕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三大主导产业,组织区内上下游企业,先后开展了多场对接活动,加速区域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
二是以载体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发挥原始策源作用,借助用好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甘薯产业研究院优势资源,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我区市级重点实验室与高校共同开展各类科技研发课题41项,形成自主核心技术27项。注重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制定《宝坻区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我区国安盟固利牵头组建的“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已通过市级评审。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放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效应,推动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为创建国家农高区夯基垒台。
三是以科技服务培育壮大科企底盘。围绕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我们实施了“科技陪跑”计划,启动“科技服务365”行动,围绕“政策落地全覆盖、研发投入全覆盖”,联合多部门举办了以“奋楫扬帆 科技护航”为主题的系列宣讲活动,累计服务企业723家次。同时,还实施了“筑基扩容”工程,持续打造高成长企业发展梯队,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向科技型企业迈进。截至目前,国科小评价入库259家,高新技术企业309家,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61家。
四是以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刚才,王浩区长也提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促进成果转化上优势明显,对此,我们着力打通转化渠道,与天津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梳理形成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及高校可转化成果清单,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5.54亿元。着力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形成了“科技牵线、企业发榜、院所揭榜”的产学研合作新范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近30项。着力打造专业队伍,积极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为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天津日报:
政务服务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备受企业群众关注,请问宝坻区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有哪些创新?接下来会有哪些举措?
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
首先,我汇报几组数据。今年以来,宝坻区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办理各类政务事项127229件,全区新设立企业同比增长26.86%,全区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同比增长450%,投资额930多亿元,同比增长78.34%。今年,聚焦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区委区政府“十项工程”,我们在提升服务效能再“加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更“走心”。
一是推动行政审批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我们创新推出“极简式审批”,流程再造、化繁为简,实现“一表通办”更好办。另外,我们坚持并联高频事项、打包关联事项,在市级清单之外创新推出区级50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实现更多场景简易办。同时,在中关村科技城建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首席审批官”模式,授权20余项审批事项实现“受、审、批、办”一站式办理,助力企业落地更快办。刚才,劲松书记在主题发布中提到的“竣工即投产”就是我们审批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我们先后帮助中冶迈克、德国波森等企业仅用5个工作日就取得了单位工程联合验收意见书,提前近2个月投产运营。
二是促进政务服务向“智慧、集成、个性”转变。大力推广“天津市网上办事大厅”和“津心办·宝坻旗舰店”应用,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云帮办”“云踏勘”等服务,铺开审批“一张网”。另外,我们在全市首推“综窗”改革,将“跨省通办”“帮办代办”“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办不成事反映”这些内容集成纳入,平均等候时间压缩在5分钟内,优化了“服务一扇窗”。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我们组建了一支帮办团队,开展“我陪企业走流程”,对企业诉求分类梳理,提供“个性化”的“一企一案”专属服务,帮助企业提前取得开工建设等手续。
三是营商环境建设向“创新推动、政企同频、政策润企”转变。我们坚持“立新”“破旧”并举,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增强区域投资吸引力、提高监管、服务、质量三个维度,先后推出268款高含金量改革举措,“宝坻营商视听”等7项改革举措入选市级典型案例。再有,我们坚持“亲商”“重商”并为,在全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区委区政府公开聘任36名营商环境监督员,累计推动170余件涉企诉求得到圆满解决。同时邀请企业家朋友参政议政、畅聊发展,切实构建“敢亲有度”“真清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同时我们还坚持“滴灌”“喷灌”并济。按照企业“点单”、营商“接单”、部门“出单”的模式,在全市首推“营商环境云直播”“宝坻营商视听”等政策“云宣介”服务,累计解读政策热点340余项,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我们将全力聚焦企业关切,对企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为企纾困使尽“浑身解数”,涉企承诺确保“说话算数”,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宝坻区打造成为企业愿意来、落地快、发展好、离不开的创业热土,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李娟: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5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