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行“宝坻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新闻发布会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21 14:28

4月1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宝坻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新闻发布会,邀请宝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健,宝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山,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玉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顾子城,介绍宝坻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主持人吴浩铭: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宝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健先生,宝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山先生,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先生,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玉祥先生,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顾子城先生,为大家介绍宝坻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健先生作主题发布。

  天津市宝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健: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宝坻区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宝坻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宝坻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宝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扭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把握“协同发展”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利用自身在区位、交通、人文以及载体空间上的比较优势,脚踏实地、务实笃行,主动谋划融入协同发展格局,各领域协同合作不断深化。

  一、统筹引领,主动谋划出实招

  宝坻始终致力于打造京唐秦发展轴重要节点,积极主动落实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我们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的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效推动协同发展工作,促成了高铁通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落地等一批重大事项。二是坚持科学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密切与北京、河北等各有关方面对接,认真研究宝坻融入协同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增强工作的协调性和互补性。近年来,我们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立足实际,确定每年的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服务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不断释放协同发展红利。三是坚持主动出击。聚焦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区级领导牵头,各部门“一把手”紧盯北京目标企业,主动跑项目、跟进度,引进了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高质量项目。首倡提出“京东黄金走廊”,得到了通州、唐山等地积极响应,并纳入了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多个市级规划,已在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效。

  二、紧密联动,利企惠民显成效

  一是产业协同更高效。一方面,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近年来,聚焦融合互补度高的产业领域,充分利用人才落户、科技研发扶持等各类企业奖补政策,强化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尽己所能达到项目满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扩能扩产。近5年来,全区累计引进国安盟固利、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林德英利等北京方向产业项目160余个,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今年以来,又有光环新网云计算基地一期、居然之家京津冀智慧物流园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方面,为吸引优质项目落户宝坻,我们筑巢引凤,着力打造重点承接平台,与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合力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通过发挥中关村品牌优势和宝坻区区位优势,链接京津优质产业资源,成为京津两市重要合作平台,宝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节点作用逐步显现。科技城规划占地面积14.5平方公里,目前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已注册经济主体1100余家,落地实体项目总计100余家,总投资额170多亿元。

  二是交通路网更便捷。立足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高效交通路网。2022年底,宝坻人民期盼已久的京唐、京滨两条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打通连接北京、天津的轨道交通大动脉,宝坻的枢纽地位持续提升。实施了通宁公路、宝武路、九园路、跨津蓟高速特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井字形”高速路网基本形成。辖区建制镇均实现了15分钟内通行高速公路或铁路站点,极大提升了群众出行便捷度。

  三是生态环境更优化。强化联合执法、协同治理以及联合应急演练,凝聚区域协同作战强大合力,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国家储备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屏障建设顺利,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优良天气达标天数比例达71%,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水体及以上,生态协同治理取得实质性成效。

  四是公共服务更便民。2019年,通宝唐三地达成总体框架协议,并先后在生态、科技、文旅、人才等专项领域达成合作协议8个,建立了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实现了成果与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京东黄金走廊”建设成效明显;搭建人才服务智慧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信息、人才政策的互通互享;宝坻区47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15家定点医保药店实现异地联网结算,简化个人就医流程,京津冀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免除医保备案手续,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深“跨省通办”合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河北廊坊北三县搭建统一接件受理平台,68项事项纳入受理平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三、勇于创新,推动协同发展上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是天津“十项行动”之首。宝坻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功能定位,找准契合点、抓住着力点,明确工作方向和实施路径,建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持续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切实担好宝坻之责、展现宝坻之为。

  一是坚持全面深度融入。抓牢高铁运营机遇,发挥城际铁路同城化效应,深化与通州、唐山以及与北三县的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人才交流、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区域合作层次,对标统一标准,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确保“京东黄金走廊”建设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效,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样板,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二是坚持重点区域提升。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印象潮白”品牌,突出区域特色,不断汇聚人气,建设京津冀短途旅游目的地。以宝坻新城为核,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和京津新城为两翼,打造“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不断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宝坻新城和高铁枢纽站前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

  三是坚持重点领域带动。突出用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金字招牌,强化政策支持,与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加大联投联建联引力度,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设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和现代服务业等一批特色集中优势产业,提升品牌效应,打造具有特色产业集群和标志性工程,持续提升产业带动效能,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四是坚持创新联动发展。借重首都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辐射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形成上下游紧密产业链、创新链,实施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共同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统筹协作,全面深度融入协同发展大局,立足自身定位,勇毅前行,埋头苦干,蓄力打造枢纽之区、科创之区、生态之区、幸福之区。在此,也诚挚邀请社会各界朋友到宝坻投资兴业、学习生活、旅游观光,我们将为大家展现宜居宜游的“北国江南”,宜业宜养的“人文宝地”!谢谢大家!

  吴浩铭:

  谢谢李健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天津日报记者:

  目前,天津市正在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宝坻区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交通、平台等优势条件,更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大格局,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呢?

  天津市宝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山:

  高铁通车运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金字招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工程中的突出亮点,我们将重点做足生态文章,借助高铁同城化效应,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着力建好3个载体,抓住4个重点领域,强化5个支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一、建好3个平台载体。坚持产业发展和载体功能提升“两手抓、两手硬”,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全力改善软硬环境,加快构建“一核两翼”发展格局,到2025年,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投资额争取达到400亿元以上。一是做大做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持续深化与中关村在科技服务、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打造“产城人景文”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二是提质扩容宝坻新城,重点发展餐饮、酒店、娱乐等优质生活服务业,满足京津冀区域各层次消费需求;高标准建设高铁枢纽站站前区,全力构建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印象潮白”商旅集聚区。三是繁荣兴旺京津新城,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建立全时全季温泉旅游产业,提升帝景温泉度假村等旅游目的地品质,建设宜居宜业新城。

  二、瞄准4个重点领域发力。一是着力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更富韧性的制造业产业链,推动区域间同类产业加快集聚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二是建设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优质载体,做优京津地区“米袋子”、“菜篮子”。三是推进文旅产业融合互动,以潮白河、生态村庄等特色本底资源为依托,建设商旅集聚片区、特色商业街区、旅游带和精品线路等,推动京津冀旅游互为资源、互为市场,整合生态资源,打造“潮白河乡村休闲廊精品项目”。四是着力构建区域创新高地,促进成果转化落地,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推动各领域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

  三、强化5个支撑。持续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区域合作层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人才引育,加强职工落户、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等方面政策支持,加大创新团队和科创英才引入力度。二是保持生态本底优势,积极服务区域生态环境大格局,强化联合执法,加快打造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青龙湾森林公园绿色屏障。三是推动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内连外通交通体系,提升宝坻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四是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京津冀区域间教育、医疗、民生等领域协同合作。五是健全协同体制机制,突破区域壁垒,统一服务标准,推进更多京津冀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便捷服务。

  今后,我们将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记者:

  如何深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天津市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自开发建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园区标准,高水平、高品质、高标准、高质量推动。2017年下半年,科技城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经过近6年的发展,已成为京津两市重点合作项目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市场主体1091家,落地实体企业101家,其中产业用地型企业多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主导产业,引进了新松机器人、光环新网、莱伯泰科等一批龙头项目。与此同时,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开工建设,融合科景轩人才社区、3座街区公园、3公里滨水城市公园、4公里滨水生态廊道,图书馆、便民商超等商业设施,一座“产城人景文”融合发展的浪漫活力新城初具雏形。2022年成功入选“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国家级高新区政策辐射区、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园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区委区政府“十项工程”,抓牢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和宝坻“高铁时代”的双重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并在六个方面加大力度,以加快推进科技城高质量建设,深度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更加积极争取各项支持。争取中央部委、北京市及北京中关村的支持,深度对接和发掘资源,持续开展政策创新突破,全力推动科技城建设。二是更大力度开展产业组织。全面加强与北京中关村联合招商,加快项目引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00个,实体项目落地40个,储备项目200个。三是更高质量做优产业载体。推动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项目快速见效,推进研发配套设施等6个产业园建设,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四是更加强力推动创新引领。依托“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加强与大学院所对接,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五是更加倾心完善城市配套。坚持以人聚产,围绕“产城人景文”,加快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建设,引入商业综合体等城市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六是更深层次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做优做实帮办代办,探索“竣工即投产”前置审批服务改革,持续构建类中关村产业生态环境,打响“家文化”营商环境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围绕机制、载体、产业、创新、生态环境作好协同文章,借助用好中关村品牌、理念、创新、人才等资源优势,加快引入更多、更强、更优技术成果、高端项目落地,实现科技城高质量高水平快速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天津广播记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交通一体化”是重要的先行工作。随着协同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提速,宝坻区是如何书写好“交通一体化”大文章的呢?

  天津市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玉祥:

  宝坻区交通局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要求,全力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构建“内畅外联”交通网络。今年以来,宝坻迈入高铁时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不断夯实公路基础

  畅通“外联”路网,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九园、宝武公路改建工程和通宁公路工程建设,解决了资金、征拆等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宝坻区外联路网,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打造“内畅”路网,推动农村公路网提质升级。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着力优化农村公路网结构,在以往公路建设成果的基础上,2023年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大修改造30公里。其中,乡村公路提级改造18公里、区县级公路维修改造12公里。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年继续打造4个示范镇、7条示范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护标准,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

  深化执法监管,保护公路建养成果。利用联网治超等科技手段,严厉打击超限超载、侵占公路等违法行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二、推动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联动

  强化铁路运输保障。建立“双段长”工作机制,强化铁路与地方的联系协作,不断提升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水平,持续加大铁路安全宣传力度,筑牢铁路运输安全网;在高峰日期和时段对部分高铁列车增加车厢,使运力翻倍,保障旅客出行。

  助力高速发展。协助做好高速出入口的清扫保洁工作,配合做好高速公路收费岛的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提升高速公路运营服务质量;按照宝坻区高速路网“井”字形结构规划,积极与高速集团对接,落实唐廊高速线路走向、交叉点位置,预留出口条件,为高速公路的下步实施做好准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通新的“高速通道”。

  完善公交配套服务。大力发展高铁站周边公交网络,实现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围绕高铁站设置了4条公交线路,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发展“智慧公交”,推动“高铁+公交”模式进一步优化升级,打造了2条车路协同智慧公交示范线路,兼顾中关村科技城内人员与沿线居民出行需求,实现高效通行。

  优化路网格局。统筹谋划,不断构建通达便捷的交通路网,实现区内15分钟通达高速口、高铁站,区内点对点30分钟通达,60分钟通达京津冀中心地带。

  三、优化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人在天津,可以办北京的事儿、河北的事儿,极大降低了办事成本,方便了广大运输业户。

  加强行业指导服务。持续巩固交通运输行业“稳中向好”经济态势,通过走访问需、申报再贷款、推广电子证照、召开现场办公会等多项务实举措,推进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津云记者: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9周年,一直以来,宝坻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地落实,在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诸多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请您说一说,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服务企业群众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顾子城:

  今年,我们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京津冀”20分钟都市圈基础上,全力打造宝坻审批“10分钟服务圈”。

  在服务企业群众方面,我们成立了京津冀政务服务专班,开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专区”,实行“跨省通办+异地代办+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四维服务模式,与北京通州、河北唐山等9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廊坊北三县搭建了统一接件受理平台,68个事项全部实现“区域通办”,服务京冀两地企业群众1300余人次。为了进一步便利京冀两地企业来宝投资兴业,我们还搭建了助企资讯集市、“2小时企业开办服务”工作室,在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设立了政务服务分中心,力所能及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应用,通过“云帮办”“云评审”“云审批”以及“掌上办”,破解了企业异地咨询、评审、审批上的瓶颈问题。

  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我们以“京东黄金走廊”为主攻方向做好项目承接,在“拿地即开工”基础上,大力推广工业“标准地”出让、施工图承诺许可、“用地清单制”“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系列改革举措,坚持审批围着项目转,服务围着群众干,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一企一案”,近期已经“量身打造”了专属方案13套,有效帮助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系列项目和一些新引进的京津冀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并主动对接各部门进行联合攻关,梳理流程,完善“竣工即投产”服务模式,全程指导、协调、跟踪、督办各个验收阶段,帮助企业早投产、早落地。

  此外,我们还通过“营商视听”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开创“办不成事‘码’上提”畅通群众反馈渠道,设置“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心榜”全面提升服务意识,以丰富举措切实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设立乡村振兴政务服务专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同时打造企业共享信息集市,以更加优质高效到位的服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