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行《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新闻发布会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12 17:00

  原标题:天津举行《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4月12日,天津举行《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请宝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健,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宝坻区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杨立东,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玉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汉达介绍《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吴浩铭: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宝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健先生,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先生,宝坻区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杨立东先生,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玉祥先生,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汉达先生,向大家解读《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健先生作主题发布。

  宝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健:

各位媒体的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宝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宝坻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宝坻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宝坻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凝心聚力开新局,优化营商环境乘势而上

  一是统筹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我们成立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评价工作指挥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双组长、总指挥,对优化营商环境实行高站位统筹、高起点推动。去年,我们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责任清单78条,全部按时保质完成,今年“升级加力”,推出了120条责任清单,正在有序推进。将区内182家企业设立为营商环境监测点,聘任37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全覆盖、多层次、广角度助推营商环境提升。在我市2021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宝坻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市“优秀”等次。从市场主体总量来看,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近7.5万户,同比增长近23%,市场及市场主体充满活力。

  二是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我们累计取消许可事项26个,减少申请材料534件,减少办理环节事项58个,缩减办理时限的事项513个;梳理免材料、免表单、免实物印章、免亲手签名等事项189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96项,“网上办”事项占比99.7%、“一次办”占比99.73%、“马上办”占比96.13%,平均跑动次数降低至0.7次。我们还在全市首推综合受理改革,654项事项实现“一窗无差别综合受理”。与北京通州、河北唐山、吉林长春等地实现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群众心事有人听、办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向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电子印章,29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电子签章。

  三是全力建设路网通达的“枢纽之区”。年内,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津侨国际小镇、华润工业4.0智能创新中心、“京津冀商务会客厅”等项目加快建设,“高铁新区”迅速崛起。新增城市道路66.47公里、管网189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近500公里,新建、改建九园公路等4条国省级干线公路,建成全市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宝坻正逐步成为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

  四是科技创新赋能“数字宝坻”。我们完善创新体系,推动金融服务前置定位关键科研成果、实体企业与科研平台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并进。我们推出“揭榜挂帅”“科研众包”等有效机制,2021年,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三大产业产值增长21.4%,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8%。

  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效应突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600家,签约实体项目60个,已开工建设19个。同时我们注重强化产业组织,推动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产城人景文”融合发展。

  二、蹄疾步稳迈新步,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近期,我们出台了《宝坻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对比前两年,虽然措施数量少了,但举措更“硬核”,更具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十二条”主要包括营造政商关系新生态、制定服务体系新标准、实现数据共享新融合等12个方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用不断“进化”的政策满足多样化的企业群众需求。在内容上,我们始终坚持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一是“特”,即特色。十二条措施共60款具体内容,其中35款都是我区在改革创新上的“突围”,既结合宝坻实际,又体现宝坻特色。比如,在区政府开设“亲清茶事”,就是区领导不定期与有关行业领域企业家沟通交流,共谋区域发展。再比如,建立区级领导包联机制,成立高铁宝坻站和宝坻南站片区开发建设等15个专项推动组,对重点任务实行“提级包联”。

  二是“专”,即专业。我们锚定打造“科创之区”,力争在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比如,我们专门制定“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起“科创中国”宝坻资源衔接站点,加强对雏鹰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指导服务。

  三是“精”,即精准。制定政策措施要注重提高精准性,要瞄准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比如,我们为工程建设项目推出“一企一案”的精准服务,打通拿地环节堵点。仅8个工作日,就为波森商用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和中冶迈克(天津)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让项目跑出“拿地即开工”的“宝坻速度”。

  四是“实”,即实效。说一千道一万,政策管用才是王道。我们制定“十二条”,既坚持立足长远的大视野,更注重政策可操作、能落地,确保能更多更快惠及广大企业群众。为此,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定心丸”,也就是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等实施“5+N”台账式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行稳致远立新功,助力营商环境加码提速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六”总体要求,推动“十二条”措施“润物有声”,为企业在宝坻投资发展“加油赋能”。

  一是以活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活商”。我们将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办,实现更多企业开办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深入落实“一址多照”、柔性监管、新一轮减税降费等惠企暖企政策举措,为小微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助成长”,全力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以优良、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亲商”。我们排定了97项重点工程,全力提升城乡、园区基础和配套水平。我们继续在基础事、普惠事和兜底事上发力,完善促进灵活就业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倾力办好20件民生实事,进一步织牢民生保障网。

  三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安商”。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压舱石”。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各类涉企行政行为,建立健全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清理妨害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以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暖商”。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们将办亮“亲情茶事”这个品牌,以更坦荡真诚的作风、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企业和群众的信任。重点实施新一轮“证照分离”“拿地即开工”等审批服务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机制,让项目建设更高效、企业办事更便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宝坻区委、区政府将勇毅前行抓落实、埋头苦干创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宝坻人民诚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宝坻投资兴业、学习生活、旅游观光,我们将为大家展现一片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北国江南”“宝地”!谢谢大家!

  吴浩铭:

  谢谢李健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青年报:

  项目决定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子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宝坻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都有哪些新举措呢?

  宝坻区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杨立东:

  2022年以来,合作交流办认真落实区委“一二三四五六”总体要求,抢抓宝坻“高铁时代”重大机遇,积极谋划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创新,做到战“疫”和招商两手抓、两不误,努力把疫情对招商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以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全区经济稳增长。

  一是系统谋划部署。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和《宝坻区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做到全年招商引资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推动“小分队突击+大兵团作战”机制落地落实,确保疫情期间招商引资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创新招商模式。探索实施“不见面招商”等新招商模式,积极开展“云洽谈”“云招商”“云签约”,通过线上会议、视频、电话等形式,变“面对面”为“屏对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与全国客商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对接机制。通过“线上接洽”等模式,已与60余家企业进行对接洽谈。目前已与国安盟固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贝特瑞天然石墨扩能项目等5个项目签约,投资协议额达到8.1亿元。近期我们打算举办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其中均和集团、厦门美益等10余家企业即将签约,协议投资额预计在40亿元。

  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坚持“对接一个”“服务一个”,站在“企业侧”角度为项目做好全过程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对接成熟的项目第一时间签约落地,努力实现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

  天津日报: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宝坻区和中关村携手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将采取哪些措施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强有力载体?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汉达:

  一直以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在京津之间厚植发展沃土,努力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一中心、三平台”,构建“一站式”产业服务体系。以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科技城进一步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该中心可提供企业开办、建设项目联审、税务办理、政策咨询、人力资源及落户等业务,为入园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综合服务中心已服务45家企业150余次。在人才优化配置方面,科技城以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桥梁,提供资源信息。目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已逐步与京津冀高校进行链接。在平台牵引下,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签署联合实验室,福斯特(天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无缝衔接。为让金融活水持续浇灌经济之树,科技城以ZLINK+科技金融超市为载体,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ZLINK+科技金融超市已与约30家资方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达8000万元。此外,科技城与中关村一脉相连,坚持做科创孵化的“梦工厂”。我们建设京津中关村孵化器,为智能装备制造类产业垂直领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有效链接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创新孵化与产业转化”的紧密融合。

  二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科技城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形成研发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我们已初步实现产业协作的精准定位、错位承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光环新网落地科技城,缓解了北京的能源结构压力。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以博宇半导体、合众汇能为代表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落户科技城,为京东方等北京龙头企业提供上游配件产品支撑。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瑞科恒业、波森商用车、联恒工业等企业落地,为北京的整车装配提供零部件支撑。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北京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在科技城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分园,成为科技城引入的第一个中关村专业园区。同时,科技城已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互认。通州区北京天龙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科技城,其企业所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通过政策改革在天津持续,有效推动区域合作向实质化方向迈进。此外,科技城还会定期组织产业沙龙、企业路演、企业家俱乐部、社会新阶层等活动,深入扩大行业资源链接。

  三是定制化为企服务,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城不断深化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德国波森商用车项目前期落地的过程中,面对企业因厂房再扩大,审批手续全部推倒重来的情况,我们建立“21人对1人”的微信服务群,各部门齐步走,每一步都拿出最优方案,帮助企业跑赢时间。同时,联动各部门优化服务专班,实现拿地即开工。德国波森商用车公司和中冶迈克公司在竞得挂牌地块后,科技城为其量身定制专属落地方案,在规划、住建、人防、水务、供电等相关单位的推动下,两家企业仅8个工作日就取得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创造了宝坻区工业项目最快开工速度,刷新了科技城产业用地项目最快服务速度。

  四是搭建城市配套资源,增强区域软实力。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是科技城的发展逻辑。在人才流动的趋势下,引进人才后,留住人才才是真本事,为此科技城在生活、工作的软硬件等各方面,都下了“真功夫”。从人才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入手,科技城配备人才公寓,让来到科技城扎根的企业员工既有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发展空间,又有舒适放松的居住环境。在优质教育资源配备方面,天津市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校区完成土地征转,预计实现年内开工建设。在拓展生态空间体系上,科技城已累计开工建设约20余公里市政道路、3座街区公园和约3平方公里的城市滨水公园、近4平方公里的滨水生态廊道,打造优美的周边环境,为城市路网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京津通勤便利化中,宝坻区规划设计了从宝坻南站到科技城的快速自动驾驶公交系统,将实现从宝坻南站到科技城的无障碍接驳,进一步为打造“人才高地”添翼。

  放眼未来,协同红利正向更广、更深处释放。科技城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融入其中,也受益其中。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必将引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在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精彩。

  中国日报:

  近年来,咱们宝坻区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举措,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此过程中,探索出诸多普惠的工作机制。那“十二条”实行后,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去落实呢?

  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刘宝琦:

  宝坻营商环境十二条是区委、区政府围绕营商环境所打造的重磅政策,既立足于当前的营商大环境,又着眼于宝坻的发展实际。对于营商环境建设这样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政务服务办作为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将在以评促改、以督促优、以干提质上下功夫,推动“十二条”落地,推动营商环境更优。

  首先,要紧盯责任抓落实。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全区“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指标提升等重点工作,以“跳起来”的思路,主动对照我市对标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措施,推出一批能落地、有实效的创新措施,协调督促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十二条”等改革任务落地落细。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提升为核心,我们于今年初制定了《宝坻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下一步将通过月提示、季汇总,节点化精准推进25项重点任务、120项具体改革举措的落实,同时运用好市级评价结果,聚焦查缺补漏强基础,树立营商环境“一盘棋”思维,推动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撑。组织开展“以学促干”专题研修班,邀请优质师资,为参训人员解读最新政策法规要求,剖析先进地区优秀做法和典型经验,查不足、补弱项,实现全区领导干部营商环境建设能力水平新提升。

  其次,要常态监督提质效。加强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比如,1月份,我们在登记财产等候时长、获得信贷及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有较好表现,但有的指标与兄弟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运用好月评结果,补齐短板,提升我区营商环境整体建设水平。我办作为全区唯一一家政府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监测点,将与182家重点企业(项目)监测点、37名监督员合力共为,针对政策落实、行政执法等开展专项监督,切实发挥区域营商环境监测“预警”作用。以企业满意为标准,组织开展“进园区·解难题”政企对接活动,促进政企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深度交流,有质有效协调解决园区企业“难点、堵点”问题,建立前期发现、中期处理、后期回访的闭环监督机制,精准优化营商环境。

  最后,也是我们落实的关键点,要优化服务增便利。在改革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聚焦市级重点改革任务,不断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务,从企业群众关心关切、关联性强的高频事项入手,让“一篮子事”也能“一次办好”。在办事上提升群众的体验感,持续提升区政务服务中心事项进驻率和综合受理服务水平,有效减少群众线下办事跑动次数。做好“一企一案”精准服务,让项目“拿地即开工”由打破常规成为审批常态。在服务上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的监督效用和结果运用,群众哪里不满意,我们就下功夫改哪里,用“好差评”去推动“好服务”,促进政务服务好办、能办、加快办。

  天津广播电视台: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那咱们宝坻区今年在引领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宝坻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玉祥:

  交通局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这一精神内涵。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现代化“开路先锋”职能作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在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打造亲清政商环境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坚持目标导向,按照天津市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布局,宝坻区作为津承、京哈交通走廊交汇点,规划有京哈、津蓟、唐廊、塘承4条高速公路,G233克黄、G509唐通、津宝、宝武、九园线等普通国省道;汇集京滨、京唐、津承3条高铁城际,津蓟普铁干线及市域(郊)铁路,设有高速城际铁路宝坻站、宝坻南站等枢纽场站。依托市级方案布局,结合宝坻区位优势和交通实际,参与制定《宝坻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凸显宝坻作为京津唐腹地的中心地位,在铁路176公里、高速公路162公里呈“大字形”对外开放格局的规划下,布设了以普通国省道为主体,双城之间、双城与各街镇之间、双城与园区之间、街镇与园区之间便捷联系通道为脉络,总里程约499公里的“双环十六射”的普通干线路网布局,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强化通道、多向开放、枢纽引领作用。发挥农村公路促进交通互联互通、推动区内融合发展作用,在“村村通”公路基础上,通过合理控制县道规模、优化县道布局、提高乡村道路技术等级和服务品质的方式,打通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等主要经济节点,到2035年,构建起更加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体系,实现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10公里。规划实现后,通过以高铁枢纽站、高速路出口为纽带,宝坻各个街镇、园区通达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打通了我区快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任督二脉,将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是狠抓工程建设,推动互联互通。服务高铁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了高铁沿线村庄企业拆迁工作任务,保障了京唐、津滨城际铁路顺利建设,后期将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整治工作上持续助力,为高铁项目顺利运营提供保障;全面提升路网等级标准,加快实施九园公路改建30.4公里、宝武公路改建26.2公里和京哈高速跨线桥改建1.6公里项目建设,届时将有效化解货车进城问题,实现城区综合环境质的提升;以“双环十六射”路网规划为依托,顺利完成克黄、滨蓟、玉香、通宁等9条重要干线公路223公里的定线工作,同时以服务高铁乘客集散为目标的通宁公路建设项目和连接“两站”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直达通道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在实现“十三五”时期提级改造446公里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计划提级改造200公里、维修300公里,全区路网建设将迈入内畅外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

  三是优化行业服务,培优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通过积极落实取消普货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缩短道路运输申领办理时限、开展“跨省通办”和“互联网+”对接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减轻企业负担。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礼仪培训,行政执法人员主动深入行业企业开展问需走访活动,通过提供差异化行业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主动提升乘客出行品质,通过在候车大厅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设立志愿服务站、增设母婴室和加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作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客运场站运营服务。加快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全面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惠民政策;根据企业诉求,积极协调公交运营企业优化公交线路,先后开通“客运站—京津新城”“京津新城—天津”“天宝专线”“九园园区专线”,并为多家企业提供班车定制服务,解决了企业员工通勤后顾之忧。

  四是坚持依法治路,保障服务发展。高水平开展公路养管工作,通过出台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实现了乡村公路管理由行业管理向属地政府管理的转变;加大列养公路清扫和治理力度,对路面病害及时处治,标准化修整路基边坡,定期开展公路设施和行道树养护,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保障道路通行安全,积极营造“畅、安、舒、美、优”路域环境,打造公路交通优化营商环境新名片。高质量推进路域环境整治,立足自身职能依法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道路运输违法行为,并通过加强公路巡视及时消除病害隐患,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坚实保障;加快推进“天津市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启动,不断推进交通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行业安全生产监督,2021年帮助企业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2个,实现了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