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2024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区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5-03-07 17:00

 2024年,宝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两条任务主线,牢牢把握“制度革新、方法创新、成效出新”的要求,持续推动行政执法工作强根基、上水平,为加快建设法治宝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执法保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行政执法主体56个(包括32家区直单位,24个街镇),具有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1397人,与上年度相比减少46人,人员流动原因主要为退休、调整工作岗位等。

2024年,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共归集行政执法案件59535件,较上年度增加42.2%,案件总量位于全市第二名。其中,行政处罚案件1917件,较上年度下降5.6%;执法检查信息57618件,较上年度增加44.6%。行政执法案件办案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区行政执法“双率一考”工作已实现全覆盖,行政执法履职的积极性和全面性稳步提升。

(一)区直部门执法情况

区直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1395次,开展执法检查25918次。执法活动总量1000件以上的部门有:区市场监管局(7830件)、规资宝坻分局(7177件)、区卫健委(2619件)、区交通局(2158件)、区农业农村委(1372件)和区城管委(1178件)。

(二)街镇执法情况

街镇实施行政处罚522次,开展执法检查31700次。执法活动总量1500件以上的街镇有:宝平街道(2440件)、牛家牌镇(1846件)、大白庄镇(1692件)、牛道口镇(1607件)、八门城镇(1559件)、新开口镇(1541件)、大口屯镇(1533件)和方家庄镇(1516件)。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聚焦体系建设,全方位保障执法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天津市宝坻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量化分解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提出20项一级任务、63项二级任务和92项具体工作举措,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着力增强全区执法活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围绕“放权赋能基层减负”工作目标,开展宝坻区优化调整街镇综合执法事项专项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12条。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赋权事项评估,及时对街镇295项综合执法事项目录进行核对、修订,明确优化综合执法事项12类,45项,全面厘清行政执法责任。三是优化协同联动。制定印发《宝坻区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强化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合执法等多维度沟通协助机制,加大对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联合宁河区、滨海新区等地开展海河流域“冬季护渔”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二)聚焦重点领域,强力度规范执法工作严格公正

2024年,各执法部门以落实行政执法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紧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年执法活动总量同比增长42.2%,切实以高质量执法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深化平安宝坻建设纵深推进“云剑”“昆仑”、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各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2024年以来,共追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赃款、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790万元,位列全市第一。二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开展无储存经营、装置设备带“病”运行、夏冬季安全生产等专项行动,检查企业788家次,查处隐患数量1697个,隐患整改率达99.77%。持续推进“拆窗破网”专项行动,共检查场所8465个,发现问题1500余处,当场整改火灾隐患56处。三是加强公路治超管理。深化路警协作机制。精准布控、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全年开展联合治超行动126次,处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960辆次,检测车辆量同比增加40%,我区货车运输超线率在0.3%以下,始终保持全市最低行列。四是推进农村宅基地执法。坚持违法新建住宅日常巡查工作,建立月报工作台账,严肃查处农村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累计调查处理涉嫌违法线索18宗,已全部办结完毕,有力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聚焦民生热点,多形式彰显执法为民服务担当

一是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工作发挥监控预警平台作用,依托平台系统实施全流程信息化、常规化管理,发现预警情况第一时间处置,保动态清零,完成重点项目日常检查189户次,累计消除预警信息182条,追发工资5506.85万元竭尽全力帮助劳动者过一个暖“薪”年。二是探索城市管理新方法。在执法时间、执法力量上做出相应调整,以“治脏、治乱、治差、治违”为突破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采取“早、中、晚+周末”的错时执法工作方式,加强对背街里巷、早市周边、校园周边市容环境秩序治理,真正实现“人民有所呼,执法有所应”。三是积极践行柔性执法。严格落实轻微违法免罚、首违不罚等制度要求,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做好行政处罚裁量,如区市场监管局全年实施不予或免予行政处罚42件,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四)聚焦队伍建设,深层次夯实执法队伍工作根基

一是严把执法“准入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组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应考必考”,全年共组织99名执法人员申领执法证。做好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动态管理,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证件清理工作,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调整岗位、申请补证的审查确认,全年共组织清理注销执法证件165本,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均实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二是严把执法“思想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紧紧围绕提升法治素质、增强法治能力,不断加强全区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纳入培训内容,引导全区行政执法队伍树牢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举办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全员培训班、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视频培训班2期,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严把执法“能力关”。灵活运用“理论+实践”等形式,组织开展“穿透式”模拟执法、“场景再现式”执法演练、行政执法旁听庭审等活动,生动、直观展示案件办理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推动执法人员以练促学、以学促用。创新培训模式,区直执法人员采取实地实操的形式开展下沉执法事项培训,通过对下沉职权执法检查要点现场讲解、实践帮带,全年共组织开展街镇综合执法专项培训24次,有效提升基层执法水平。

(五)聚焦协作联动,高效能助推执法监督协调统一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工作会商机制,印发《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任务清单》《关于全面推进镇街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司法所协助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制度(试行)》等文件,形成区直、街镇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执法监督工作闭环。二是增添招法举措。区司法局开创“伴随式”执法监督新模式,全程监督执法人员现场执法,现场纠治执法不公正、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全年共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31次,涉及应急管理、消防、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17个重点领域。坚持严格管理促监督,积极开展案卷评查,全年共组织案卷评查活动5次。三是强化复议监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作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或不当情形的,积极推动被申请人主动依法自我纠错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坚持“有错必纠”,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严格依法作出纠错决定,督促履行整改。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的执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基层执法现状有待优化,三是执法监督方式有待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质量

一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和结果等关键环节,全过程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行为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二是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明确供需适配的培训方向,充实执法培训内容;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探索以干代训新模式,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能力。三是优化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将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调配到执法岗位,选优配强执法人员,加快锻造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高素质执法队伍,以行政执法“硬功夫”提升法治化环境“软实力”。

(二)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强化执法责任落实。厘清部门职责权限和权力边界,对有职责交叉的部门进行职责边界界定,做到“职责明晰、权责对应”,坚决防止产生相互推诿、监管真空等问题。积极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优化调整街镇执法事项清单,出台《宝坻区关于优化街镇综合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基层执法“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二是规范执法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协调机制作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执法衔接配合协调、督办机制,有效解决权责交叉、执法争议问题,提升权力运行的整体效能。三是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对原来多部门多频次执法检查进行有效整合,倡导开展“一张清单”“全科模式”的部门间联合执法检查,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方式,不断优化执法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着力增强行政执法监督效能

一是加大监督力度。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抽查,重点执法领域专项监督等活动,研究制定并推行行政执法监督文书模板、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办法等制度规定,细化案件处置标准,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精细化运行。二是延伸监督触角。探索创建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畅通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网络媒介、行业协会和企业群众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拓展发现执法问题途径。三是汇聚监督合力。充分运用好执法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法治督察、政府督察、行政复议与诉讼和12345热线等协作机制,促进各职能部门作用发挥,加快推动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