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宝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为目标,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各项工作,行政执法行为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逐步健全,执法监督不断强化,执法水平稳步提高,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宝坻区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行政执法主体55个(包括31家区直单位,24个街镇),具有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1443人,与上年度相比减少303人,人员流动原因主要是退休、调整工作岗位等。
2023年,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共归集行政执法案件41866件,较上年度增加60.8%。其中,行政处罚案件2031件,较上年度增加2.8%;执法检查信息39835件,较上年度增加65.5%。行政执法案件办案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新冠疫情结束,各类市场主体恢复正常经营状态,执法人员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我区行政执法履职的全面性稳步提升,全区行政执法“双率双百”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有效助推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新核准修订《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目录清单》,制发《关于公示行政执法决定工作指引》,及时在执法平台监测行政处罚案件公示情况,点对点督促各执法单位,推动我区应公示但未公示的案件逐日清零。
二是深化联动共治。区检察院和区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的实施办法》,实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政府层级监督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人社、法院、检察、司法部门解决农民工工资纠纷联动作用,制定《宝坻区农民工讨薪纠纷处置联动机制》。
三是深化考核督导。建立健全宝坻区行政执法月报告工作制度,每月对全区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形成工作专报,呈送区领导,并视情予以通报,推动我区行政执法工作有力开展。
(二)以重点领域为抓手,压紧压实行政执法责任
一抓安全生产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域执法工作月通报制度,以督促干,以干促效。结合宝坻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区41家执法部门对标对表市级条口,明确本部门安全生产执法职权,梳理确定街镇安全生产职权目录,为基层开展好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供有力遵循。全区共开展安全生产类执法检查19029次,实施安全生产类行政处罚492次,处罚金额443.47万元,以强有力的执法行动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
二抓道路交通领域。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08人次,入企、路面检查128次,约谈企业13家,停业整顿11家;检查车辆951辆,处理违规经营车辆29辆,罚款12.75万元。下大力度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全年共检测车辆129.12万辆次,处理违法超限超载车辆2925辆次,查扣“百吨王”57辆,监督违法当事人自行卸载、转运货物4.32万余吨。我区普通公路货车运输超限率稳定控制在0.23%以下,始终保持在全市最低行列。
三抓网络法治领域。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常态化巡查监看全区网站平台1400余家,指导53家网站完成问题整改,推动219家网站完成ICP备案信息注销工作。扎实开展网络生态治理,累计排查处置问题网站平台1个、账号16个、不良信息内容6000余条。在重点网站平台加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举报各类不良信息4.2万余条,有效规范网络空间传播秩序。
四抓食品安全领域。以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为依托,按照风险等级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推动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全年共查办食品类案件759件。组织开展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113个,均整改完毕;对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开展了10批次“你点我检”专项抽检,检查结果全部合格,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抓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温室气体排放、危险废物等专项执法行动,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共开展行政检查3914次,实施行政处罚28次,处罚金额160.2万元。强化区域联合联动执法,严格落实与三河市、香河县、玉田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开展区域性的涉气企业以及上下游水流域的联动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1人次,发现环境违法问题6个,均整改完毕。
(三)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夯实行政执法工作根基
一是加强执法资格管理。严格落实全员“持证上岗”,严把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关”,依托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组织全区行政执法单位有序完成信息填报、照片采集、电子证件信息核对等工作,对全区72名新增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资格监督认证,以信息化手段满足严格审核、动态管理需要。
二是加强执法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执法培训机制,组织全区1443名执法人员进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我区所有参与培训的行政执法人员已全部通过考核。加大基层行政执法培训力度,对24街镇执法骨干进行专项执法培训10次,为基层法治充电赋能。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指导。全面发挥执法监督效能,转变执法监督思路,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对重点单位的执法检查活动进行现场监督指导30余次,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当场要求整改,落实“线上+线下”双线指导,打通执法指引最后一公里。
(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切实提升执法工作效能
区司法局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聚焦“精准履职”,定期对平台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开展“点对点”督导,督促行政执法单位全面、及时、准确归集执法信息,确保信息归集工作责任明确、流程严谨。区生态环境局实施非现场监管,利用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天津市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在线监控系统及重点排污单位超标异常电子告知与督办平台,开展非现场执法925次,发现问题线索158个。区交通局针对案卷制作程序、执法文书不规范等问题自主开发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卷制作系统”,避免因人为疏漏等问题导致的错误,使案卷制作更加规范、高效、准确,大幅提高了案卷制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
三、存在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机关协调有堵点;二是行政执法队伍结构有断点;三是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有淤点。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压紧压实行政执法职责
一是对有职责交叉的部门进行职责边界界定,厘清部门职责权限和权力边界,做到“职责明晰、权责对应”,坚决防止产生相互推诿、监管真空等问题。二是强化部门间信息互通、业务协同,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全网共享”。三是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对各类违法案件交换信息,对执法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案件交换意见,推动协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二)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以提升人员素质为中心,通过专家讲学、专题互学、案件研学等方式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激活执法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优化行政执法队伍结构。将“向内挖潜”与“向外借力”相结合,以执法能力论高低,不断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执法水平;注重把好“入口关”,选拔或招录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法律水平佳的干部,补齐配强行政执法部门工作空缺,不断筑牢行政执法“硬堡垒”。三是提升街镇综合执法业务水平。具有下沉执法事项的区级执法部门加强对街镇综合执法大队的业务指导,不断增强部门与街镇的联系,扎实有效推进基层行政执法工作。
(三)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一是延伸日常工作触点,常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抽查,规范执法文书制作标准,细化案件处置标准,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精细化运行。二是找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与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结合点,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法院、检察院的司法监督职能,通过下达司法建议书、行政复议意见书等方式靶向发力,倒逼完善制度、改进执法,力争达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三是找准问题突出点,结合纪检监察 、巡察监督发现的问题,以及日常监督发现的短板,适时开展行政执法不规范专项整治工作,以专项整治“小切口”推动行政执法“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