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宝坻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履职评价工作,责成教育局牵头,会同相关单位,围绕评价指标,认真开展自查,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全区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8月,宝坻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含托幼点20个)328所。在校学生102865人,教职工8663人。
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各基层党组织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抓手,领导干部深入校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6次,受众5000余人。各级宣讲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40余次,受众14万余人。
2.落实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自2022年1月至今,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及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巡查防疫工作160余次,深入学校讲思政课22节,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调研31次,为基层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35件。
3.全面落实教育重大工作。区政府审议通过了《“双减”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整天津市南开中学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地块规划”“引进衡水二中”“公开招聘教师”“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等惠及民生的大事要事。
4.完善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022年完成132所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设置工作,完成63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修订了《中小学校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中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既避免党组织包揽行政事务,又克服行政难题上交,减少重复议事、议而不决。
5.规范学校章程等规章制度。党的教育方针已全面纳入学校章程,同时学校章程执行和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宝坻区教育质量评价细则》,每年进行一次督导评估。
6.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区中小学校共有2个党委、2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3150名党员,为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机构选派党建指导员40人,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机制
1.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累计开展“五爱”教育实践活动160余场。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师生全员参加,让学生与书为伴,陶冶情操。
2.推动落实“大思政课”任务。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和引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依托区思政课一体化指导中心,评选出区级“心动一课”60节、优秀思政课讲义60篇,10节精品“心动一课”短视频。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将思政元素与学科学习有机融合。
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教育局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签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议,与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共建活动。宝坻十中与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共同承担市级课题,王卜庄高中与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合作共建,实现教研互通。
4.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宝坻区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心理健康与思想课融合,学校建心理辅导室,配专兼职教师。持续开展“家访进万家”和“云家访”活动,累计家访22万人次。中高考前夕通过宝坻电视台“家有考生”栏目,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受众1.3万人次。区检察院深入中小学做“防范校园欺凌”专题讲座,累计受众10余万人。
5.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体育课开足开齐。2022年顺利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合格率为96.61%,超过95%的目标。每年对学生进行两次视力筛查,2022年我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46.16%,比上一年度下降1.08%。
6.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全面落实《宝坻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学生均掌握了1-2项艺术特长。在“金牛纳福丑迎春”学生剪纸迎春作品展活动中,我区近30人次获奖。
7.加强劳动教育。各中小学校因校制宜,沿着学校、家庭、社会三条主线,以“学校+”的形式广泛开展多种类型的劳动教育活动,在五月劳动教育月活动中,累计7万人次参加。
8.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建立三级家长委员会,编写了校本教材,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区关工委、公安局等多部门,定期走进中小学校开展主题宣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加强教材和读物管理
1.落实教材管理制度。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局相关人员为组员的教材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管理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组建宝坻区教材审核专家库,严格审核进入校园的校本资源和课外读物,截止目前,我区没有发现任何违规教材。
2.严格监督管理境外教材。宝坻区教材审核专家通过摸底调查,确定我区没有引进国际课程,也没有使用境外教材的情况。
3.加强课外读物全过程管理。根据 《宝坻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学校对进校园课外读物每学年推荐一次,报教育局备案。学校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进行指导。
二、落实国家和我市重大决策部署
(一)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1.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2021年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加,对规范办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宝坻区从不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街镇、学校和教师,不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公布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严格落实“双减”工作
1.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召开了十次区“双减”工作专班会议,谋划相关工作。我区的“千百工程”和“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报备制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向全国推广。
2.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所有培训机构均已开通唯一专用APP收费并与参培学员签订制式范本合同。一年来共出动700余人次,开展全面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检查户外广告162条次,发现、下架户外校外培训广告9条次。
3.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开展义务学校优秀作业管理案例评选,评选出区级奖331名。宝坻区北潭小学承担了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互比互看”区域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了课后服务的丰硕成果,得到与会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宝坻区教育局申报了涉农区区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项目,宝坻区北城路小学申报了京东大鼓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项目。
三、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一)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按照《宝坻区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方案(2020—2025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扎实推进。针对4项不达标项制定整改台账,统筹推进创建工作,确保2025年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积极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成立工作专班,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任组长,教育局、财政局、规自局、住建委、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针对11项不达标项制定整改台账,统筹推进创建工作,确保2028年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2.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资源在区内达到均衡;加强区级、学区学科集体教研,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3.控辍保学成效显著。贯彻执行《宝坻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48%。
(三)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宝坻一中与南开中学开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多点对接,提升宝坻一中创建品牌高中的水平;大口屯高中与天津中学教育合作不断推进;艺术中学与京津冀艺术学校组建教育联盟;实施王卜庄高中、大钟高中强校工程。助力我区高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持续加强特殊教育
全区237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进行了合理安置: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06人,特教学校入学66人,送教服务58人,延缓入学7人,入学率达到了97%。
(五)办好中等职业教育
宝坻区政府成立了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办学条件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对照监测指标认真自查,发现8项重点监测指标中,6项达标,2项不达标。针对不合格指标,我们制定了整改措施,确保2023年底整改达标。
(六)推进继续教育发展
区老年大学、各街镇老年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共开班97个,学员4573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500余场,参与群众4万余人次。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180多场,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
(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1.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我区将课程标准纳入宝坻区教育质量评价中,同时也是寒暑假开学和督学日常入校检查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能开齐开足全部课程,没有挤占现象的发生。
2.加强学籍管理。每年招生工作中,公安部门负责核查学生户籍,住建部门负责核查学生居所,教育局通过学籍异常检查空挂学籍现象,同时将学籍管理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细则之中,每年对学校评估一次。
(八)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1.停止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我区已经停止审批民办学校,现有一所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97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
2.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宝坻区民办义务教育不存在公参民、政府购买学位情况。2022年4月,出台了《宝坻区关于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工作方案》,进行规范管理。
四、加强教育保障情况
(一)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
1.加强学校建设。2022年,宝坻区第十二中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350个。2023年,启用宝坻区银练路小学,新增学位1440个。这两所学校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城区学位保障能力,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
2.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建设。2022年,完成了万科劝学里一期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验收、移交、房产过户等工作。2023年,推动津桥国际小镇沁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
3.落实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行动方案。督促地城公司尽快完成宝坻区京津新城一中建设,年底前竣工,争取2024年9月投入使用。此校设置60个教学班,提供3000个学位。
4.加强学校音、体、美教育场地建设。我区小学、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达到7.5、10.2平方米以上,已经达到国家优质均衡标准。音乐、美术教室间数基本符合优质均衡建设标准,个别学校在校生超过最大设计标准,部分专用教室被占用。
(二)保障教育财政投入
1.落实“两个只增不减”。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34373万元,较2021年231708万元增加2665万元,增长了1.15%,实现了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
2.按时足额拨付教育基金。我区能及时足额拨付各项教育基金,不存在滞留、挪用中央和市级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的情况,不存在教育资金应拨未拨的情况。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2021年宝坻区公务员年人均工资收入为120932元,年度绩效奖人均9300元,义务教育教师2021年人均工资收入为120143元,绩效奖励应为人均10089元,共需资金8955万元,已于2022年6月发放完毕。
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2022年制定下发《宝坻区中小学区级、校级学科骨干教师遴选认定工作方案》,评审出1531名区级骨干教师和1831名校级骨干教师。2023年,遴选出96名教育杰出人才和1490名教育骨干人才,区级、校级骨干教师做到了全覆盖,达到了优质均衡标准。
3.落实编制标准。一是统筹使用教师编制。2022年,调剂部分幼儿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到中小学使用,中小学事业编制总量由7073名增至7323名。二是圆满完成了2022年“区管校聘”工作。三是动态调整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2022年,补充音体美劳教师34人,幼儿教师50人。2023年,补充音体美教师58人,幼儿教师90人。四是按规配备校医、保健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2022年至今,从卫健系统调入校医4名,招聘心理教师14名。今后将通过医校共建、招聘等方式,逐步配齐校医、保健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
4.提高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2022年我区补充专职思政教师6人,2023年补充13人。2022年至今宝坻区教师发展中心线上线下巡课指导1870余节,交流研讨900多人次,保证了思政课教学质量。
5.加大教师交流力度。2022年,交流轮岗教师167人,占符合条件应交流教师人数的23.03%。其中骨干教师125人,占交流教师人数的74.85%。
6.落实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我区对2022年师德档案进行了全面检查。深入开展“万人访万家”大家访活动,走访家庭11000余户。疫情期间组织卡口执勤、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16次,涉及人员27900余人次。233个党组织、3150名党员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通过宝坻教育微信公众号,对11名援甘援疆教师和22名一线教师师德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7.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教育局负责统筹部署和依法开展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评比。严格执行“正面清单”,实行年度计划报备制度,严格规范社会事务性工作进校园,让教师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主责主业中。
(四)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
1.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执行《宝坻区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每年根据人员变化及时微调区级、片区级、街镇校三级督导网络。落实 《宝坻区教育局责任督学补助发放标准》,教育督导条件得到保障。
2.积极推进挂牌督导国家创新区建设。现全区所有学校、幼儿园均实现了督导挂牌。
五、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一)深入平安校园建设
1.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安全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利用校会、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有针对性的开展交通、消防、预防电信诈骗、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强化平安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学校“三防”水平。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926名校园保安,并定期对校园保安进行培训。2022年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一键报警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全区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园、区、市三级联网。
3.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区“双减”工作专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大检查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我区2023年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宝坻区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暨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方案》文件。教育、文旅、体育和科技等培训机构主管部门联合应急、消防和卫健等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巡查巡视,发现问题立即敦促整改,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二)加强中小学校外配餐监管
1.规范校外配餐工作管理。我区学校食堂无校外配餐企业介入,全部为自营,通过招投标方式与劝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食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确保了食材的可追溯。
2.实行校园长陪餐制,畅通监督渠道。制定陪餐制度和计划,明确陪餐人员和要求,做好陪餐记录。畅通监督渠道,校园所成立伙食委员会,设立意见箱、监督电话,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家长关切问题。同时推行校园食堂“明厨亮灶”,随机抽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场予以纠正。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宝坻区教育发展稳定,但对照人民满意标准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教育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学校建设方面还不均衡。表现为农村学校还存在63块土操场,部分学校辅助用房不足,城区部分区域学位不足,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在办学水平方面还不均衡。表现为城乡学校教学水平存在差距;城内部分学校家长满意度较高,集中选择几所中小学就读,造成城内部分学校学生数超标。
三是在教育理念方面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表现为有的校长教育理念陈旧;有的校长虽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在工作落实中招法不多,措施不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指导,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普及普惠建设为契机,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加大硬件投入,实现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土操场升级改造。2027年前,投资1.9亿元将宝坻区中小学63块土操场共计39万平方米,提升为塑胶跑道,彻底解决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差异系数达不到均衡化标准的问题。 二是加强学校辅助用房建设。调整城内学校招生区域,合理引导学生分流,使各校辅助用房尽量符合标准;对调整后还不能达到标准的学校,我区将通过增建教学和辅助用房的方法解决。三是适时启动城区学校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主动筹集资金,适时启动嘉禾小学建设,缓解城南片区学位紧张的问题。适时启动兴海路小学和兴海路幼儿园建设,缓解城东片区学位紧张问题。适时扩建海滨小学,缓解城北片区学位紧张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享受家门口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提升干部教师素质,实现办学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严格干部任职条件。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严格教育系统干部任职条件,基层校校长必须在任职中层岗位三年以上并取得成绩的干部教师中产生。二是推进实施“学区化”“联盟化”“集团化”改革,加快优质师资共建共享。重新组建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组建教育集团,调整学区化办学和幼儿园携手共建责任区,逐步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合理调配、理念文化合作共享、质量管理共同提升、学生教师同步发展的目标。三是加大干部教师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施宝坻区教育人才领航计划,遴选教育杰出人才,夯实后备干部人才库,推进“青苗培养”工程,面向全区教育系统,遴选一批政治业务素养高、有担当有闯劲的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中层后备干部人选,加以培养和历练并大胆启用,实现干部队伍可持续性发展。全面推动全区教育在高水平上均衡、协调、内涵发展。
三、引智入宝更新办学理念,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开放理念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化发展。一是支持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所属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壮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二是与和平区15所幼儿园、中小学对接,在师资培训、教育资源共享、课堂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三是与南开中学携手,高标准建设南开中学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学校,引入南开中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优势。四是与天津实验小学联合建设宝坻区实验小学,提升宝坻实验小学办学品位和教育影响力。务本道小学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小学开展交流合作,通过跟岗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五是宝坻一中与南开中学,大口屯高中与天津中学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工作。通过交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引智入宝,以点带面,丰富宝坻教育资源,带动宝坻教育质量提升。
宝坻区政府将立足区情,优先发展教育,稳扎稳打,持续发力,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逐年提升,为到2035年建成质量一流、公平普惠、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宝坻区人民政府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