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探索特色养殖 开辟致富新路。“宽体金线蛭”俗称蚂蟥,是水蛭的一种,药用价值非常高。这个外表看起来有点可怕的水生生物,在刘庄村村民的眼里却成为了致富的宝贝。2021年,张朋在刘庄村承包了闲置的灌溉渠,开始养殖宽体金线蛭,通过一年多的试验,探索出坑塘鱼苗水蛭套养、罗氏虾水蛭共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并且已经掌握独立育茧育苗技术,水蛭晾晒后一公斤可以卖到1900块钱,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0万元,也直接带动村中灵活用工200余人次,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坑塘承包户都参与到养殖中来。
二是革新养殖技术 突破养殖瓶颈。水蛭养殖是一个新型产业,养殖条件极为苛刻,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帮扶队发挥所在高校的资源优势,对接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农学院的专家资源,为养殖水蛭提供技术支持,引进高密度养殖法,采用人工养殖池,改良升级养殖环境。张朋成为村里确定的产业带头人,牵头成立了“博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共同养殖。天津农商银行宝坻分行为他提供贷款绿色通道,快速贷到养殖基地建设的启动资金。目前,刘庄村水蛭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成熟,已走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用好联盟平台 畅通水蛭销路。通过帮扶工作队的对接,来自九三学社河北区委员会、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第二附属医院的专家们就来到村里,一起考察养殖宽体金线蛭的养殖环境。朝霞街道、天津职业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三方联合共建的“中药材水蛭高标准种苗繁育基地”正式揭牌启用,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第二附属医院将为刘庄村的水蛭养殖产业建立从“良种培育—养殖-加工-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追溯体系,保障宽体金线蛭的养殖品质,保证中药材的效用和安全。通过搭建“基地-企业-医院”流通环节,拓宽水蛭的销售渠道。
接下来,刘庄村还打算尝试鲫鱼和水蛭、虾和水蛭共养的模式,继续扩大水蛭产业规模,以“宽体金线蛭”立体养殖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村集体增收,让村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