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岗位供给,搭建就业桥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提供一站式就近就业服务,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大龄女性劳动者,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截至目前,为4000余名女性就业者办理就业登记,安置女性就业困难人员36人;举办“女性就业专场”、“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111场,提供适合女性的就业岗位2.8万个。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推进“海河工匠”建设工程,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模式,培育一批对接市场紧密、行业特色鲜明、师资设备强、服务就业好的培训机构品牌,立足女性劳动者需求,高质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5期、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女性劳动者233人。
三是强化权益保障,提升就业质量。广泛宣传解读《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纠正录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增强女职工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对女职工及困难人员实施劳动仲裁快立、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制度,累计处理女职工劳动争议2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