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 润宝地|让葫芦制作技艺在新时代焕彩

来源:宝坻融媒 发布时间:2025-11-20 10:50

葫芦,自古寓意“福禄”,深受人们喜爱。在宝坻区大钟庄镇的“葫芦庐”博物馆里,这一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时代内涵——这里不仅传承着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葫芦制作技艺”,更镌刻着一个家庭用匠心与信念写就的传承故事。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伟的带领下,这个家庭以坚守与创新,让古老的葫芦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灼灼光彩。

走进“葫芦庐”博物馆,18000余件形态各异的葫芦工艺品,尽展中国葫芦艺术的魅力。这项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技艺,需经范制、烙绘、押花、雕刻等36道复杂工艺完成。而赵伟因掌握53种葫芦技艺及海量工艺品收藏,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世界上掌握葫芦制作工艺最多的人”和“世界上收藏葫芦最多的人”。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全家人的心血。在赵伟专注于技艺突破与艺术创作时,妻子王彦用柔肩默默担起了家庭与后勤保障的重任,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她常说:“守护他的匠心,就是守护这个家最重要的传承。”这份夫妻同心、各展所长的默契,正是“家和万事兴”的生动写照。他们还将这份家庭的温暖向外延伸,共同开展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自然疗法公益项目,让良好的家风从小家走向大爱。

在这个家庭中,技艺的传承与家风的熏陶同步进行。女儿赵珈莹是家族技艺的新一代接棒人,她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古老葫芦艺术,开发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葫芦”,并尝试将动漫形象、流行元素融入传统葫芦艺术,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时代气息的作品。“父亲教会我坚守,而家风告诉我,传承需要创新。”赵珈莹说。她积极参与校园非遗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帮助更多青少年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赵伟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2022年,其作品被北京冬奥会收藏。赵伟还曾带着葫芦走出国门,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这些国际交流活动,让中国葫芦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技艺的传播,是无数岁月的积淀;家风的深远,是代代相传的坚守。赵伟一家用实践证明了:优良家风是技艺传承的根脉,更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未来,他们将继续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传承淳厚家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践行家国情怀,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