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坻广袤的农田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仔细查看作物长势,耐心解答农户疑问,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农情信息。她就是天津市劳动模范、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蔬菜技术服务部部长、高级农艺师赵丽萍。三十年来,她以科技为笔、以汗水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大葱、大蒜、天鹰椒并称宝坻“三辣”,是宝坻区传统特色产业,但近年来因品种退化、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为重振“三辣”产业,赵丽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通过不断试验,利用气生鳞茎繁殖技术解决了大蒜品种退化难题,并推动引进大蒜播种机、无人导航等设备,实现“三辣”全程机械化。如今,宝坻“三辣”种植面积恢复至4.6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阵地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是赵丽萍的工作信条。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被农户称为“农技110”。她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百家田的农情,每年下乡超200天。为了抓好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她暴雨天排查大棚险情、寒冬里指导防冻措施,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5.66万亩蔬菜功能区划定,5056.6万株蔬菜育苗补助,244栋温室改造,3.5万亩新建设施、13家设施示范区建设、5家环京蔬菜基地认定等任务。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赵丽萍架起农业科技的转化桥梁。她主持30余项来自部、市、区的重大项目,引进新品种200余个、推广新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近30项,累计创造效益超1500万元。她撰写的3项市级地方标准和30余篇论文,成为农业实践的“宝典”,其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及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农民的笑脸,就是我最好的奖章。”赵丽萍说。如今,这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