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泱泱碧波淌,白云悠悠蓝天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看宝坻大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从践行“两山”理念到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美好愿景到生动现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宝坻已然有了最生动的注解,“高颜值”正在逐步转化为“高价值”。
潮白河畔来遛弯
河水荡漾,芦苇摇曳。美丽的潮白河上,鸟儿蹁跹,绘就自然和谐画卷。
早上8点多,家住潮白河畔的张大妈准时前来晨练。健康步道上走一走,河岸边上看一看,和老姐妹儿们说说笑笑遛遛弯,心情不由变得更加舒畅。“这就是建在我们家门口的大公园啊,你看这景儿多好,啥叫好生态,我们潮白河就是最好的例子啊!”
紧邻城区、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望得见水、看得见树、风光旖旎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宝坻市民爱来这儿遛弯,京津冀市民也乐意来。
特别是宝坻区倾力打造的潮白河四季欢乐旅游节和“跟着赛事来宝坻”等特色活动,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河面上,皮划艇、龙舟等穿梭游弋,游客亲水戏水。堤岸上,美食市集、非遗展示、特色演出等,让游客沉浸其中。还有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半程马拉松,在绿荫里奔跑,在河畔交错穿梭,一路行进一路领略宝坻的秀美风光、人文风情。潮白河畔来遛弯,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精心呵护碧水蓝天
徜徉在林间鸟语中,漫步在碧水河畔,很难想象,以前的潮白河是另一番模样。由于城市扩张、生产生活活动缺乏管控等因素,潮白河流域湿地面积曾一度减少,水面垃圾大量漂浮,河道严重富营养化。
为了拯救母亲河,宝坻区先后实施了潮白新河清淤改造、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行河湖长制,通过退耕还田、水系连通、造林绿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潮白河水质,恢复了两岸生态。
改变的又岂止潮白河。2024年,宝坻区全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6天。7个国、市考断面水质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全区增绿补绿6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81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
守护良好生态,宝坻一直在行动。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宝坻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等,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坚持防治并举。通过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企业、控建设项目“五控”措施,不断改善大气环境。通过“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项措施,持续改善水环境。通过治理与修复,不断巩固土壤环境。坚持协调联动,组织开展各类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联建,提升生态环境区域保护监管水平。
多管齐下,让宝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稳,成为备受赞誉的水韵胜地、生态宝地。
生态佳带来生态“+”
14条一二级河道,河道总长度超过2200公里,坐拥青南万亩生态林和青龙湾森林公园两大“绿肺”,宝坻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仅让宝坻的好生态得到了保持和提升,还让好生态转化为了高价值。
好水好土产好米。宝坻区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5万亩左右,是天津市水稻主产区和我国北方重要的优质稻生产基地,产出的优质稻米不仅充实了市民的“米袋子”,也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
好风光引来八方客。潮白河畔的“千年古渡”小辛码头村,因其水韵温婉、景色秀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富裕了潮白人家,也引得众多京津冀大城市的游客流连驻足。“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喜欢这里的农家饭菜,周末有时间我就带着家人过来。”来自天津市区的李大哥,已然成了小辛码头村的常驻游客。返乡创业的“90后”村民李超感慨:“去外面打了那么多年工,生活也没啥起色,没想到,依靠着这家门口的好风景,农家乐让我富了起来。”
好生态引来好企业。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化为优质的营商环境,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是推动者和受益者。科技城在建设之初就确立了“产城人景文”融合发展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园区花大力气高标准打造街区公园、城市滨水公园、滨水生态廊道,让园区景色美、空气新、绿意浓。在招商过程中,园区也坚持“绿色”标准,确保企业在生态安全生产和生态防控环评上符合要求。在“绿色”的吸引下,德国波森、中科拜克等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纷纷落地。
逐绿前行,绿色正在成为宝坻最鲜明的发展底色。逐绿前行,带给了市民群众最普惠的生态福祉。逐绿前行,让宝坻发展的“含金量”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