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倾力打造远来近悦“文明宝地”

来源:宝坻融媒 发布时间:2025-06-18 11:30

宝坻区坚持“为民、靠民、惠民”创建理念,以精细治理筑牢根基、以务实惠民彰显温度、以德善铸魂凝聚共识、以城乡共融绘就新篇,倾力打造表里如一的文明城区、远来近悦的“文明宝地”。

精细治理,下足“绣花功夫”,夺取“金字招牌”。党建引领,赋能文明创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广泛开展卫生清整、义务劝导、移风易俗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高位推动,坚定必胜目标。宝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高频次调研推动,高效率解决难题,充分鼓舞士气、营造氛围;宝坻区委分管领导锚定“满分标准”和“必胜目标”,带头一线指挥、统筹调度、精益求精。顽强攻坚,发扬拼搏精神。聚焦打好主动仗、打赢总决战,强化“日督查”机制,做到问题发现、信息对接、工作指导、督促整改“四到位”,全区上下顽强拼搏、全力以赴、步步为营,用党员干部的辛苦值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用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取了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的“金字招牌”。

务实惠民,瞄准“急难愁盼”,书写“幸福账单”。聚焦住有所安。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实施市容环境整治“硬核行动”,翻修主次干道、背街小巷35条,新增停车位近万个,建成了凡公园等5大主题公园及12个口袋公园,城市环境整洁优美,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聚焦业有所成。实现年均新增就业2.4万人,推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跻身首批“科创中国· 创新基地”,就业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聚焦文有所享。建成1.6万平方米的国家级一级公共图书馆,打造天津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书吧驿站群,持续擦亮“遇见宝坻·印象潮白”文旅IP,创新举办两届了凡公园新春文化庙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品位。

德善铸魂,放大“好人效应”,引领“文明风尚”。道德引领扬正气。持续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累计推选产生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名、“中国好人”及提名奖9名,各级先进典型总量居全市前列,创新推动“道德模范巡讲”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礼遇政策显温度。连续7年开展道德模范走访慰问,创新推出拍摄“全家福”、创作“礼赞牌匾”、发放“诚信礼遇卡”等礼遇方式,创新设立“慈善道德关爱基金”“桑梓助学基金”,资助模范好人和困难学生5460名,进一步浓厚学好人、敬模范的社会氛围。全民共治聚合力。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靓城行动”等活动,动员9.5万中小学生参与“善育未来·小手拉大手”文明创建活动,发动文艺名家创作文明城区创建主题曲《文明范儿》、快板《创文惠你我 大家享文明》等作品,充分激发区内近百个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热情,广泛凝聚创建合力、文明共识。

城乡共融,聚焦“村民转型”,探索“全域文明”。“活动引领”激活文明细胞。聚焦宝坻完成棚户区改造,数万名村民喜迁新居、变身市民的独特城市结构,坚持以“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活动为抓手,在全市率先发布文明养犬通告,创新推进电动车不上楼专题活动,潜移默化引导“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共享文明新风。“示范创建”涵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荐评选新一届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级先进典型29个、市级先进典型112个、区级先进典型811个,广泛开展“文明单位示范文明”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引领效应。“文明实践”打造全国样板。作为全市首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率先实现阵地全覆盖,成立2572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创新178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心”模式的“宝坻经验”,为文明城区创建注入了源源不断、融入日常的实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