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宝坻区文旅局和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联合开展“心之所向 匠之心成”非遗进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非遗文化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激活非遗传承新生力量。

艺术设计系四个展厅里的作品,从撕纸、剪纸到灯具设计,从农家小院、建筑模型设计到葫芦烙画、彩蛋绘制,非遗技艺和宝坻元素随处可见。

很多学生在现场进行了学习展示。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黄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剪纸作品:“学习非遗,不仅仅是一项技艺,还有对文化的传承。宝坻是鱼米之乡,我在学着剪荷花、螃蟹、鱼等。”

学生们的作品得到了非遗传承人们的肯定和现场指导:“撕纸的时候要注意刚柔、宽窄的结合,让作品展现得更有层次、有变化。”
金石篆刻、金石撕纸、葫芦烙画、掐丝彩砂画、彩蛋制作、剪纸等非遗项目进入校园已有两个多月,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余霖森很喜欢掐丝彩砂画,带着自己的作品而来,她说:“每次非遗课程安排出来,都要拼手速。这次是一次成果展示和提高的机会。”

活动中还举行了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非遗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并为六位非遗传承人颁发外聘教师证书。宝坻区葫芦烙画非遗项目传承人王金啟表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很高,我们作为受聘教师,更加坚定信心,今后会继续和高校共同努力,让非遗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