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行“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20 17:00

  10月20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宝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史争艳,宝坻区妇联主席商芳颖,宝坻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庆娟,宝坻区牛家牌镇党委书记张旭,为大家介绍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吴浩铭: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女士,宝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史争艳女士,宝坻区妇联主席商芳颖女士,宝坻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庆娟女士,宝坻区牛家牌镇党委书记张旭先生,为大家介绍宝坻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首先,请贾雪娜女士作主题发布。

  宝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贾雪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宝坻的关注和支持。喜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很高兴和几位同事一起,向大家介绍我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关情况。

  宝坻区是2019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那么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区委决策部署,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经过3年探索实践,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有效建成,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有力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振奋了广大党员群众精神面貌,巩固壮大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下面呢,我将从3个方面向大家具体介绍:

  一是精准宣讲,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

  宝坻区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明实践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一任务精心打造了由在职党员干部组成的“走基层”宣讲小分队、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播种机”宣讲小分队、由各类群体组成的“百姓名嘴”宣讲小分队、由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轻骑兵”宣讲小分队、由青年先锋组成的青年宣讲小分队等共150余支分众化宣讲队伍,形成了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基层群众讲故事、文艺骨干传精神、青年先锋传力量的理论宣讲格局。各具特色的宣讲小分队活跃在田垄上、桃花堤、荷塘畔、蟹池边等的“百姓讲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达百姓的心坎上,把深邃的道理融化在日常的生活中。其中,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牵头成立的“理响宝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深入村居实践站开展宣讲达240余场次。宣讲员采取“理论+故事”的宣讲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小故事里,用有趣味的身边故事将“高深”理论“生活化”“简单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喜欢听、乐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二是贴心服务,以务实举措提升群众幸福感

  宝坻区坚持把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突出问题,策划设计文明实践活动。比如实践站站长用大白话、大土话喊广播,用直戳老百姓内心的话,将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动态信息等,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基层群众;在疫情期间,我们还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公益热线,倾听群众呼声,缓解群众心理压力,助力群众“静”下来;还有呢就是结合村庄实际,围绕“一老一小”设计服务项目,提供做被子、洗衣服、看孩子、理发等志愿服务,满足日常老幼照料的关爱需求。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将“硬”送服务、被动参与的“漫灌式”变成主动点单、乐在其中的“滴灌式”,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同时,注重把各单位业务工作与文明实践工作结合融入,实现真整合,避免两张皮。比如,区妇联针对妇女就业打造了“木兰之家”家政服务项目。还有呢就是注重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比如,在我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由村民牵头成立了手工技能实践点,义务教授妇女制作出的手鞠球、手拿包、钥匙链等精美物件,又成为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爱心物品或扶贫助困的爱心商品。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区志愿服务协会作用,积极引导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宝坻区已成立志愿服务队近1300多支,注册志愿者14.88万人。其中,特色志愿服务队40支,仅我区培育的龙头团队宝坻区一家亲青年志愿服务社注册志愿者就达4200余人。这些志愿服务队活跃于全区城乡,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典型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之风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宝坻注重发挥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通过连续举办五届“身边道德 感动宝坻”评选活动,大力选树身边好人,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我区先后涌现出一家30余口践行文明家风的赵宝旺家庭、尽心尽力谋划着村庄发展的帮扶干部姚迅、无私奉献的老党员郭永春、路遇危难舍身相救的李士元等各类感动宝坻人物。从中还产生了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天津市道德模范6名、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5名,推选产生中国好人2名、天津好人257名。为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宝坻区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学好人 爱好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敲锣打鼓给好人送荣誉、挂“牌匾”,还将“好儿媳”的荣誉牌匾送到了妇女的娘家,老百姓在充满爱心、睦邻亲善中彼此感染,在助人为乐、守望相助中相互鼓励,在诚实守信、坚守善道中笃定信念,在勤勉敬业、真诚奉献中升华精神,在孝老爱亲、血脉情深中延续温暖。榜样点燃了宝坻家庭美德建设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十里八乡的村居街镇,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同时,宝坻区充分发挥全区784个实践所站“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性,指导所站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简化红白喜事流程,严禁焚烧纸钱等传统封建陋习,今天的宝坻乡村出现了“集体婚礼”“集中祭奠”“零彩礼、减仪式”“朝霞小锣鼓”等许多移风易俗的典型。

  各位媒体朋友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宝坻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奋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谢谢大家!

  吴浩铭:

  谢谢贾雪娜女士。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

  请问宝坻区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和推动上,有哪些有力举措?

  宝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史争艳:

  为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实现志愿服务常态管理、规范运行、品质提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我们在志愿活动设计和推动上,重点做好4项工作。

  一是深拓结对共建工作。持续推动区直成员单位和各街镇结对共建,将区直单位工作力量、资源、项目、经费等进一步向基层所、站下沉。各成员单位、结对街镇结合全区重点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涌现出了区残联助残基地项目、新开口镇移风易俗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这些项目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已经成为各街镇各部门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是规划主题活动月。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坚持每月规划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志愿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今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同心迎盛会 共建文明城”“美丽宝坻 创城有我”“疫情防控 志愿先行”等80余个特色鲜明的活动主题。各街镇各部门、区级“8+N”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紧扣每月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产生了集聚效果,展现了志愿服务风采,彰显了文明实践作为。

  三是开展文明实践周。我区确定每月第一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启动“一周一次”活动方案,要求各街镇各部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经过3年来的持续推动,各街镇各部门主动把重点活动安排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周”,找到了活动切入点、突破口,以结对共建、共驻共建等多种形式落实活动,相继实施了助残帮困、助学支教、文化下乡等一批惠民工程。

  四是打造网络服务平台。为提升志愿服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我区设计打造了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站,推出“100+N”个志愿服务项目,高标准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闭环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实现点单2000余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实现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的“点对点”精准对接。

  新华社:

  凝聚群团组织的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建设和项目打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宝坻区在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哪些良好效果?

  宝坻区妇联主席商芳颖:

  宝坻区妇联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职能紧密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妇联模式”。

  一是组建队伍,主动融入文明实践工作大局。2020年3月,区妇联成立“木兰”巾帼志愿服务支队。纵向向24个街镇延伸,横向吸纳18家社会组织,作为志愿活动的有效补充。目前,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一张网,志愿者达一万多人,确保了妇联组织身后有队伍,活动有效果。

  二是项目带动,凝聚更广泛社会力量。近年来,实施了全国妇联“木兰之家”文明实践等项目,集中组织志愿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提升了志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一年来,各支队伍发挥自身优势,活跃在志愿活动的主战场,开展大小活动近千场,不断提升宝坻社会文明成色。比如,滨海宝坻人开展的回乡助学;渤海善行开展的学子助学活动;“超有爱”开展的助老助残等活动都深受社会好评。

  三是体现特色,擦亮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围绕“巾帼心向党”“巾帼建新功”“巾帼幸福家”“巾帼暖人心”四大主题开展活动。通过“巾帼大宣讲”,把党的主张和声音传递给广大妇女群众。举办“新农学堂”、家风村风大家谈、等活动,促进妇女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充分发挥巾帼爱心驿站作用,共募集款物110.8万元,本着“拾遗补缺救急难”的原则,为困境妇女、儿童送去关爱。

  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泛宣传宣讲,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引领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持续凝聚、发挥巾帼志愿力量,“让有温度的志愿活动,点亮家庭、温暖社会”,把“木兰”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之风润泽群众心田。

  天津日报:

  聚焦“五心”发展理念中提到“兴文化润民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请您谈谈在发挥“文宝坻”优势资源,拓展文明实践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宝坻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庆娟:

  宝坻自古有“文宝坻”之称,地方文化丰富,底蕴深厚。近年来,宝坻区注重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建强文化阵地、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文明创建,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时尚,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建强文化阵地。建成“以文化馆、图书馆、宝坻书画院、了凡纪念馆、京东大鼓艺术馆、马季相声艺术馆等为龙头,以24个街镇、721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支撑,以近百个村史馆等为特色”的区、街镇、村居三位一体、上下联动、资源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些文化场所和设施作用,成为持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策源地”、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试验田”、拓展文明实践的“主阵地”,为“兴文化润民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作为区志愿服务队伍8+N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坻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现有骨干100余人,培育带动基层及社会团体志愿队近800支,宣讲团、艺术团、剧、舞蹈队等文艺轻骑兵志愿者2000余人,常态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袁了凡家风宣讲、“看宝坻·爱家乡”“童心向党”系列文艺演出、“乐游家乡美景”文明旅游、“诗书画印百米长卷”“共绘美丽乡村”书画展“我们的节日”“书香蒲公英”图书漂流等志愿服务150场,将新时代文化、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宝坻的每个角落。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天津日报、今晚报、津云等媒体相继报道。“宝坻区国学志愿服务队”作为典型案例已推送至文旅部。

  三是打造文化品牌。宝坻有非遗76项,其中3项国家级非遗(评剧、京东大鼓和葫芦制作技艺),13项市级非遗。我们围绕评剧、京东大鼓、相声“三面大旗”持续下功夫创品牌。连续举办六届京东大鼓艺术节、“宝坻杯”京津冀评剧票友赛,连续三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开展宝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扶持建立宝坻首家民营“非遗小剧场”,举办宝坻原创文艺作品展演,培育宝坻原创文艺作品100多个。开展星火燎原计划、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小星星戏曲培训等活动200余场,极大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多形式展现“文宝坻”地方特色,推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津云:

  宝坻区作为天津市第一批中央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在基层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过程中,宝坻区牛家牌镇探索出一套成熟可借鉴的打造模式,请您介绍一下。

  宝坻区牛家牌镇党委书记张旭: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过程中,牛家牌镇按照“123456”的工作思路一体化打造。

  一、明确一个定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

  二、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强化组织推动。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站长,党建引领、统筹联动、凝聚合力。二是带动全民参与。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同时,引导全员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全民共建共享文明实践成果。

  三、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9年4月开始重点打造赵家湾村市级试点,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第二步,2020年2月建成四个区级试点及镇文明实践所,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第三步,2020年7月建成1个实践所、20个实践站,全域推进、全面覆盖。

  四、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对接社会资源,打造“七彩公益课堂”等多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三是突出实践引领,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依托自下而上的志愿服务,激活内生动力。四是突出媒体宣传,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文明实践动态,展示文明实践成果。

  五、用好五大抓手。一是抓理论武装,坚持全民学习、全民信仰,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抓典型引路,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赵家湾村“124318”工作模式。三是抓文化振兴。打造“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系列讲座、明德读书会等文化品牌,以优秀文化赋能文明实践。四是抓乡风文明。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动家风村风建设。五是抓生态宜居,常态化开展“动净乡村”行动、美丽庭院评选,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的人居环境。

  六、强化六项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队伍、资金、阵地、项目、考评六项工作机制,全方位保障文明实践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做到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服务常在,有效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办、怎么办”的问题。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达2600余人,占全镇人口15%以上。年平均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5000余人次。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